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心理一定是强大的。但心理的强大又绝非先天就有,而是后天磨练出来的。
我把管理者的心理成长期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附带一个所谓的“技巧”,与大家分享!
一、“我要做最好的管理者”
初做管理者时,往往激情满满,斗志昂扬,一天到晚用不完的劲儿,且有极致的完美主义情结,比如,对人对己极致的公平,像一个法官一样,公正而理想的存在着。记得我刚刚做教务主管时,就是这样子,回家喂奶的来去时间分秒不差的记录;对下属伙伴的要求也是极致的严苛。
但这一时段,也恰好是管理“内功”不足而“外力”有余的日子,表现为:喜欢演讲、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说服教育、喜欢大家众星捧月的感觉、甚至大有“一言堂”倾向;还表现为:喜欢每一个人都正向评价自己、遇到困难时感觉天塌了:焦躁、否定自己。一旦不能事事如己愿时,就开始慌乱,怀疑自己。
这个阶段,作为导师,我们一般是放开手让TA展示自己,充分暴露自己的优缺点,一方面是让TA自己看到自己的实际表现与心中理想的差距,从而正视现实;另一方面,则是列好带教内容清单,逐一进行捋顺和带教。
这个阶段最好不要过2个月,且最好在管理者的监控下完成,方便随时随地在大差异上纠偏,以免出现失控,比如心理受挫的失控、比如业务出错的失控。
二、“我适合做管理者吗?”
激情四射的状态持续一段后,一是身体上会有疲劳,二是可能有来自团队的压力,人逐渐冷静下来,这时候又出现了两种状况:有人静下心积极总结,让自己在慢慢的沉淀和积累中成长;有人消沉下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于后者,此时的带教和指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做你看”,显得特别重要。唯有前期带教内容清单的积累,才有现在的对症下药的带教。
这个阶段,让我想起了“死亡爬行”(我会分享到群里,大家再仔细看)那段视频,很多时候,我们的潜力有多大我们自己并不知道,而只有遇到对的导师,用了对的方法,才能把我们的内驱力彻底激发出来!
这个阶段需要多久因人而异,资质好点的半年,资质差一点的一年,都很正常。管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认真的跟好导师、积极认真的总结、勇敢的面对,才会在日积月累的量变后实现质变。
三、“原来我是可以的!”
细致的带教完成后,就进入了“你做我看”的独立实践期。这时,导师要做的,是鼓励试错、及时纠偏、帮助总结、做出结果、找到“赢”的感觉。对导师的要求是:多点赞,多引导,少说服,如此才能让管理者有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赢的切身感受,从而让内驱力进一步发力。
没有什么比一个初涉管理的人信心满满的敢于面对困难更让导师开心的了!
Tips:什么叫换位思考?
我理解就是把自己换位成当事人,深入了解TA的期望,并尽量达成TA的期望。换位思考好的管理者,往往是特别会走心的,也往往四两拨千斤,却能准确把握下属的心理预期,并帮助其达成。
换位思考好的表现: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及时沟通疏导的能力、耐得住性子的定力、愿意倾听的谦和、愿意让步的“灰度”(华为有专门的灰度管理的文章)。坦白讲,没有几个人天生具备这样的素质,作为外向且强势的管理者,尤其很难换位思考。等走一段弯路,在摸爬滚打中学会了“能屈能伸”后,换位思考的能力自然也就有了。
总之,能培养出人才的管理者才是真正的管理者,能培养出管理人才的管理者,才是优秀的高级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