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的小城,一派欣欣向荣。倏忽的车辆,熙攘的人群,喧闹的声浪,匆匆的身影,融汇成了一幅真实而生动的盛世年景图。站在小学门前的人行天桥上,远远望去,四面汇聚的人流挤满了宽阔的街道,到处是人头攒动,五彩渲染,叫卖声、吆喝声此伏彼起,给人一种和谐而富足的冲击与感受。
过年,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充满了希望,笑容挂在脸上,喜气溢满心头。大把大把地花着钱,毫不吝啬地添置着物件,平常舍不得买的豪气地买下,舍不得吃的也敞开了吃……一年的辛苦和忙碌,年终了,确实也该放松放松,尽情享受享受了!这是一年来奋斗的报偿和心灵的满足。
年味越来越浓了,身为家庭主妇的女人们自然也心驰神往,心里还有点小小的着急——年糕还没有蒸呢,孩子还要添件新衣,走亲戚的礼品还没有购买呢。
就这样,在喜悦和焦急中到了腊月二十八,单位的大Boss终于松口说:女同胞们可以松动一下了,去置办年货吧。于是,女人们就如同获得大赦一般,花枝招展地跑出办公室,欣欣然地走到大街上,很快就没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这时,我突然有些庆幸起自己生为女人了。做女人还是挺好的嘛,特别是在咱“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大中国!这过年该干啥,该买啥的,大多是女人一锤定音,还很有点成就感。大老爷们大多是插不上嘴的,指动往东,指西跑西,他们的任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个时候的他们一般也都乐呵呵的,低眉顺眼,一幅心甘情愿接受驱使的样子。
这不,才从办公室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老公往菜场里挤。刚到菜场路口,就见围着一大圈人,闹轰轰的。走近一看,只见一位老爷爷怒不可遏地提着一把椅子,正想往旁边一年轻男子的身上砸,而年轻男子也不甘示弱,手拿板砖与老人对峙着,大有战争一触即发的态势。一见此景,平常一直就爱管闲事的老公,马上就急如星火般地冲了上去。他一边劝说着老爷爷,一边从他手中夺下了那把椅子。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是菜场里两对卖菜的夫妻不知因为啥事而互相掐起了架。那老爷爷脾气暴躁,忍不住就想动手;年轻男子也是个急性子,一点就着。看到这种情况,我和老公就先劝起了那对年轻夫妻:“都是做生意的,和气生财,他们年纪大了,俗话说‘老小、老小’,你们年轻,就多让着点。这眼看要过年了,可别闹出什么事来。”年轻男子还算明白事理,放下了手中的板砖,退回到了自己的摊位里面;年轻女子也不再出声了。
劝好了那边,又转过来劝老爷爷。看起来,老公劝人还是很有一套的:“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大人有大量,何必跟年轻人一般见识呢!再说,这人就是个楞头青,万一动起手来,吃亏的还不是您老人家。”好说歹说,总算把老人家劝回到了自己的摊位。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就这样消弭在了老公的“甜言蜜语”之中。刚才还嘈杂混乱的路口,很快又恢复了正常——笑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与耳,一派热闹、祥和的情景。
我和老公兴高采烈,随着人流,在一个个菜摊前转来绕去,手中很快拽上了大包小包的各色菜品。回家的路上,老公笑说:“这老人家脾气还真不小呢!”我俩相视而笑。
老公是个好打抱不平的主,每次独自外出,我都会被再三叮嘱他别管闲事。“现在的闲事可越来越不好管了,管不好还会给自己惹上麻烦呢!”可他却总是轻松地说:“怕啥,咱这一没钱二没貌的,谁还能把我劫了去不成?”
后来去菜场,也经常看到老人家和他的老伴。老爷爷个头不高,身体硬朗,动作利落;他老伴看起来70岁左右,一幅慈祥老奶奶模样。一年四季,根据季节不同,摆卖着各色自做的食品——冬天的烤红薯、糯米酒,夏天的凉茶、豆浆等等。每天傍晚,他们就收拾好自己的摊位,然后,老爷爷牵着老奶奶,慢慢地走向自己家。西下的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看起来如一幅温暖动人的图画。
自从那次劝架后,再也没有见到老人家在集市和谁争吵过了,一直和和气气地做着自己的小本生意。摊位不大,但生意兴隆。
其实,老人家的心地是和善的,他的心里也十分清楚:和和气气,才是做生意和过生活的王道和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