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求平衡:既想要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又想与家人共享快乐时光。工作和生活似乎一直是两个把我们拉向相反方向的矛盾体。于是我们开始探寻怎么工作才能更高效,却又不断误入“效率陷阱”。
很显然如果不断地要求我们的大脑进行同一种工作还要维持同样的效能,这就像是不断地要求一个赛跑运动员在不同的状态下保持同样的速度,而完全忽略休息、饮食对他的体能影响。我们不是电脑或机器,我们是生命体。我们的思维带动的大脑运转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所以要想高产高效,不是忙碌地像个陀螺,而是要科学调节我们的大脑,让它达到最佳运转状态。
我们大脑的思考方式被科学界称为“具身认知”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行为和判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细微的因素差别也能导致行为和判断截然的差异。习惯性程序会首先蹦出来以减少脑力消耗。而我们又必须克服这种习惯性程序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一个复杂的运转过程就是我们大脑的运转模式。
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我们喜欢沉浸在习惯性的、无目的、无意识的行为中,而若从这种神经性常规程序中停止或被打断,就会令我们不适,茫然而不知所措。
大脑的这种运转模式导致了一旦思维回归到有意识的路线就会不自觉地逃避不适而直接启动“快进键”。结果事情就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得更糟。
同样,如果我们掌握了大脑的这种运行规律,通过改变周围因素,就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向我们期待的方向运转。
再忙也要停下来想一想
大脑主动调到习惯性行为,会省去很多思考时间,我们可以形容为“不假思索”。但如果要做出重要决策显然“不假思索”帮不了我们。我们经常为了“高效”而不假思索地省略中间抉择的时间,一件一件地跟着直觉干下去。匆忙跳过这些思考和选择,我们很可能会错过有意识地引导自己的努力和能量的机会,不断地陷入茫忙盲的恶性循环。
除了大脑的自动运转会导致深层次“低效”(习惯性思维导致错误决策)一个电话或一个突如其来的拜访等等状况还经常性地打断我们手头的工作。这个时候我们继续工作还是敷衍处理眼前的状况都不是最佳选择。
做前景规划顾问的道格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周五的晚上,他正在跟家人一起享受烛光晚餐但他突然灵光一现有了一个好点子。对他来说,他很珍惜这种亲子时光。但如果不赶紧把这个重要想法写下来就会忘掉。他于是做了这样一个决定:给自己半个小时的时间把这个想法简单概况出来,等时间充裕的时候再来扩充和完善。随后他又加入了孩子的行列,一起搭建了一座很棒的乐高城堡。
当我们完全处于无意识的忙碌中时,要提醒自己停下来,思考下一步先完成哪个任务更重要。如果被打断,那么正好我们利用这个空档重新整理思路。当确实意识到下一件事值得去做时再开始。
什么任务最容易让大脑疲惫不堪
我们的大脑指挥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当于公司里的执行官,因为大脑拥有各种控制和决定方向的“执行功能”。自控力是我们大脑的“执行功能”之一。事实表明抵抗甜甜圈的诱惑、控制自己不发脾气、看到心仪的东西控制住购买的欲望都相当地消耗脑力。与我们每天面对工作任务时要做各种各样的抉择相比,这样的自控行为毕竟算不上频繁。抗拒同事的闲聊、邮件提醒,突然跳出来的微信,一个失联很久的朋友的信息这些情况显然更难以应付。我们也总是不知不觉就被这些因素带离了原来的轨道。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在做出是继续工作还是与同事闲聊、要不要先回复一下邮件、要不要看微信等这些选择的时候,同样也消耗我们的“执行功能”。
自控和决策最容易让我们的大脑疲惫不堪
因为闲聊能让我们愉悦,看微信这种无意识行为能缓解我们的压力,我们之所以会不自觉地做出这些看似与我们的工作任务背道而驰的决定是因为我们需要这种积极的情绪。幸福、快乐、开怀大笑这些积极情绪对我们非常有益,比如让我们在做决策时当机立断,更乐于合作,更容易让人产生灵感和创造力。而悲伤、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跟其它积极情绪占比几乎一样。关键是该怎么利用这些负面情绪。
一个橄榄球队在上半场比赛时错失了很多机会。中场休息时,全体队员都变现得非常沮丧。其中一个球员不停地来回踱步,突然他将头盔狠狠地摔到了地上。“好极了,再愤怒一点。”教练看到之后,居然这样鼓励他。愤怒一时之间燃烧到每个球员身上,他们带着满身的愤怒投入到了下半场的比赛中,并最终赢得了比赛。
著名演说家碧昂斯也曾说过,“每当我登上舞台,我就会感到紧张。当我不再紧张的时候,我才会真正感到害怕。”因为紧张、焦虑在心理学上是准备就绪的代名词。
这些例子都表明当我们无法处于积极情绪中时,要学会利用好自己负面情绪。
我们该如何辨别出哪些任务会让我们身心疲惫,从而无法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呢?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一个老司机可以从容地一边开车,一边跟人聊天。而一个新司机短行程就可能导致精疲力尽。因为当一个人精于某项工作时,很容易进入自动驾驶。
但通常情况下,如下活动会普遍消耗人的能量:
1、不断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
2、交际、跟人聊天;
3、一连坐上好几个钟头;
4、跟陌生人通电话;
5、辨别并修改错误;
6、做计划或决断;
7、记住各种截止期限。
虽然这些活动会普遍消耗我们的能量,我们也不难发现,越职位高的人越要应对以上各种消耗能量的事情。同时越乐意在以上这些事情上花费精力的人,职位越高。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样合理安排这些必做又消耗能量的事情呢?
一、将工作分类,最好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
我们可以选择在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开始消耗的早上安排最重要的工作:按照重要性、创造性和其它类别对待办事项进行安排和做计划。这样在早上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午饭之后我们难免昏昏欲睡,这个时候处理“其它事项”再好不过了。下午晚些时候我们可以跟同事闲聊一下沟通感情或回复一下邮件。
二、提前预测情绪的影响。
如果你今天日程上有场演讲,那你就能预测到自己很可能会焦虑。如果你没有按期完成某项工作,你可能会沮丧或恼火。而如果得知领导今天要找你谈话,你多半会提心吊胆。已经提前预测到自己可能会有的负面情绪,就不要把一些创造力和决策性的工作安排在这个时段完成,而选择你情绪高昂的时候再来操作吧!
但是如果情绪影响太大,我们又必须应对一些工作时,不妨试试如下方法:
1、缓慢地深呼吸。2、尽情地大笑一场。3、短暂地打个盹。
让思绪飞一会
明知道大脑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但只有专注才能做好工作,怎么办?
大脑的运转机制,以及“具身认知”的作用,大脑无法长时间专注是自然而然的,但我们专注的时候才会更高效怎么办?
一、拿开办公地点的干扰物。
二、觉察自己的思绪正确应对。
很多的奇思妙想无疑是我们从被批评的“走神”中获得的灵感。我们要感谢思绪纷飞又要避免走神,这个天平怎么平衡?答案是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走神,而不是完全转移目标。然后利用走神的时候,完成整理文件、浏览新闻等一些难度较低的工作,再通过欣赏风景、整理桌面、听音乐等短暂的停顿让自己的思路转到任务上来。
不可忽视的其它因素
通过饮食和运动让自己更高效。
坚持有规律的运动当然会让我们更加健康和高效,但是在重要任务之前做一些运动同样能起到提升思考能力和心理能量的效果。
运动就像个“重启”键,它非常可靠,起效快,能立刻提升你的精神表现。比如:快速行走30-40分钟,上下楼梯10-20分钟,或者如果方便的话在健身器材上运动20-30分钟。这些中度运动,会让你微微出点汗,让你的注意力更集中,精神更敏锐。
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饮食也会让我们更高效:
1、水的作用不容忽视。
人体内50%是水,很多生理功能都要靠水来维持。如果身体内缺了水而得不到及时补充,我们的心理能量和情绪都会表现得消极失落。不要小瞧一杯水的功效,它能让你的头脑立刻变得敏锐起来。
2、咖啡因提神。
富含咖啡因的饮料例如咖啡、茶、苏打水、能量饮料、热巧克力等都能对我们的执行功能产生影响,但具体剂量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每天喝多少咖啡对自己最有效要自己研究,以免产生副作用。
除了饮品,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零食也能帮助你在15分钟内集中主意力,但要想长时间专注就要控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零食如三明治、披萨、烘烤甜点、薯片面包以及果汁、苏打水之类。
3、间隔食用大有裨益。
在食用策略上将早餐一分为二,间隔两小时分次进食,
4、发挥坚果作用。
工作空档进食一些坚果在提高执行功能上也大有裨益。
减少噪声和光线等环境干扰。
在一个昏暗、嘈杂的地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研究人员也通过对声音、光线及周围环境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得出一些结论:无噪声干扰、类似于自然光的蓝白光线、整洁又有相对活动空间的环境都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得两小时者得天下,掌控好高效工作的两小时无疑让我们左手工作,右手生活。再也不用纠结该选择享受生活还是选择努力成功了。生活和工作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用双手才能完美托举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