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长江中下游流域,过去对北方的印象还停留在课本和文学作品当中,觉得它好遥远。不曾想快毕业的那一年,缘于男友父母的安排,在阴差阳错中我来到了北京,这个让无数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理想追逐地。坦白讲,一开始我是有些不情愿的,一来离家太远,二来北方人的生活习惯我也不一定能适应,但为了我们的将来我还是横下心作出了抉择。
最近有个很火的网络段子说“为什么这几年南方集体供暖的呼声特别高?因为以前网络不发达,不知道原来北方人冬天过得这么舒服”。这句话很在理,我永远也忘不了我第一天来到男友家里的情景:他妈妈在洗完袜子后直接将它们晾在几片管道上,说明天早上袜子就能穿了。那几片管道就是暖气管,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至于袜子晾在上面第二天早上就干的情景我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犹记得上大学那会儿,我通常会准备至少7双袜子,因为到了冬天,特别是阴雨连绵的冬天,洗过的袜子可能四五天都干不了,衣服更加难干,要是实在没衣服穿了,我们就会开一夜的空调,制热加除湿,这样才能保证衣服第二天早上会干。刚开始接触暖气我有些不适应,因为过高的室内温度通常意味着空气非常干燥,洗完脸脸就紧绷得受不了,晚上睡觉时也会觉得燥热难耐,因而多数北方人的家里都会装上加湿器。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北方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不少人有这样的感受,经过这两年的观察体验,我大致总结出了下面几大类的差异。
一、饮食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生在不同地方的人最明显的差异就是饮食习惯了,而菜市场是最能体现市井风俗的地方。初来北京生活,我去逛菜市场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偌大一个地方,竟有一半的摊位是卖牛羊肉的,其中又以羊肉居多,少部分摊位卖猪肉和鸡肉,只有一个摊位卖鱼。我的家乡是鱼米之乡,我个人又是特别喜欢吃鱼的,但放眼望去,方圆三公里以内,真的只有一家卖鱼,即使有其他家卖也存活不了多久,因为北方人很多不爱吃鱼,所以在我生活的地方,这家鱼店相当于是“寡头厂商”。不光是菜市场,很多饮食类的商业店铺都是以羊肉为卖点,老北京火锅、羊蝎子火锅、烤羊肉等等。而在南方,人们基本吃猪肉、鸡肉、鱼虾等水产品居多,牛肉相对来说是比较贵的,羊肉是比牛肉更贵的,并且也没有那么人能接受羊膻味。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差异是关于主食和汤的理解。16年4月我刚入职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同龄的女生,那天中午我们去楼下的食堂吃饭,我点了一份盖浇饭,营业员送给我一碗“汤”,起初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淡黄色的、粘稠的一碗东西,后来问了才知道这是玉米糊,我当时惊讶了下这也能当汤喝。一起吃饭的女生是北方人,她那天从家带了便当过来,当她打开饭盒时我注意到她有三样菜,于是问她说:你怎么没带米饭呢?要去买一份吗?她告诉我说,“这就是我的主食啊”,她指着其中的一样菜,“这是炒饼”。炒饼是什么?这又是刷新我认知的一样食物,原来它是把一张饼切成丝,再回家炒一下就成了一道主食了。当然也有北方人直接将没有馅的白馒头或者花卷当主食吃,这也是我后来才观察到的,而在南方人的认知里,馒头、花卷之类的只能算点心,并且可能很多南方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在某一时刻突然意识到自己一天或者几天没有吃米饭了便会心疼地抱抱自己。
就是在日常做菜方面,南北方的差异也很大。自来到北京后,我见识到了许多以前不曾见过的蔬菜,例如小白菜、油麦菜等。第一次进菜市场买葱的时候我也着实吓了一跳,北方的葱小的就有大蒜那么粗那么长,而大葱的直径会跟甘蔗不相上下,而在我原来的认知中,葱都是又小又细的。除此之外,北方人炒土豆丝会用酱油炒,而南方人会用盐和青椒炒;北方人做汤喜欢临起锅放淀粉来增加粘稠度,而南方人做汤要么煲、要么就是清汤......生活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就不一一列明了。
二、气候篇
北方一年四季空气都很干燥,连续三四个月不下雨是很正常的现象。过去的我有一个习惯,包里常备着一把雨伞,因为天气多变,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下雨,这也是我历经多次狼狈不堪后逐渐养成的习惯,因而刚来北京那时我也会时刻在包里放着一把伞。当经历了十多天的晴天后我就如过去那般开始惴惴不安,觉得第二天就要下雨了,结果是“不安”了好几个月都没有一丝下雨的迹象,后来也就释怀了。相比北方的干旱,南方则是年复一年的洪涝灾害,尤其是夏天的梅雨季节,一天的雨水量能抵得过北方一年的量。犹记得三四年前的夏天,我在上大三,临近暑假那会儿连续下了一个月的大雨,池塘里的鱼都游到图书馆了,整个校园犹如一片汪洋,分不清孰是地面孰是河,对此校方特地发公告说对校园地形不熟悉的千万不要乱走动,也是煞费苦心。
对于下雪,我也有许多感触,北京今年没有下雪,16年的冬天从11月就开始下了,当时我很是吃惊,通常南方在11月气温还不是很低,真正下雪也要等到12月中下旬以后。某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外面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兴奋地叫同事一起去外面吃饭,办公室里的内蒙同事无动于衷,他看我吃完饭回来还拿着一把伞,狐疑得看着我:你下雪天还打伞?我怔了一下:下雪天当然要打伞啊,雪也是水!他挥了挥手:我们北方人下雪天从不打伞,戴上帽子,完了拍拍就好。后来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外面打伞的人确实只有我一个。
三、风俗篇
北方人对饺子有一种深沉的感情,冬至吃饺子,大年三十吃饺子,大年初一吃饺子,似乎大多数重要的节日都可以用吃饺子来纪念,有些人甚至还会在饺子馅里放入多种香料。对于冬至,我似乎没什么印象,更记不起冬至要吃什么。相比于饺子,南方人更偏爱皮薄肉多带汤的馄饨,馄饨也有大馄饨和小馄饨之分;过年的时候通常会吃汤圆,根据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汤圆也分素馅和肉馅。
不知不觉,我来到北京快两年了,有些饮食风俗差异已经习以为常了,所谓入乡随俗其实也算是随着时间推移自然形成的结果吧。不管外界对北京的雾霾、堵车、人口拥挤有多少吐槽声音,总体来说,北方还是比南方更宜居,没有洪涝灾害,没有超高气温,冬天有暖气,即使室外零度也不觉得有那种刺骨的冷,一件羽绒服足以能抗住外面的冷空气。有时我也不禁感慨,生活真是奇妙,能有机会体验南北方的差异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