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一生中会遇见很多的人,但只有少数人对我们来说是特别的。更多的人,他们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即使曾经有过交集,最后也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与我们失去了联系。
生活即是如此,在偌大的世界里,人来人往,总是充满着相遇和离别。
记得曾在朋友圈看过这样一段话:
没毕业之前,我们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毕业第一年,我们是经常联系的朋友;
毕业第二年,我们是偶尔联系的朋友;
毕业第三年,我们是不常联系的朋友;
现在,我们成了不联系的故人。
没有说再见,但……我们真的走散了。
是啊,曾经的同窗之谊,在谈起梦想时,眼里都会泛着光;曾经的莫逆之交,能把酒言欢,也能互诉衷肠。而如今,我们却连一句告别都来不及说,就已经消失不再,各自天涯。
不得不说,我们总是对某些感情太过自信,那些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感情,还是会被时间腐蚀的面目全非。我们原以为岁月不过是一指流沙,只会顺着指尖带走年华,可谁曾想岁月就是一地的硫酸啊,它肆虐后,留下的是满目疮痍。
我们总是在感慨岁月无情的同时,也在疑惑:为什么曾经那些亲密无间的朋友,会渐行渐远了呢?
圈子不同
小飞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在高中时期有一个好朋友,名字叫杨子。两人虽是同校不同班,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爱好--打篮球。
小飞他说,在高中的这三年,他和杨子两人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两人除了一起打篮球外,还时常约着一起旷课、泡网吧,和别人打架,甚至还相互给对方就如何追到各自的女神而出谋划策。总之,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铁。
后来,两人毕业都找了工作,虽然也在同一座城市,但是因为小飞工作的忙碌,对于杨子好几次的邀约打篮球,都一一婉拒,以至于两人碰面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从最初的偶尔用微信联系,几个月碰面一次,到最后两人默契般的互不联系,所谓的好朋友也就变成了普通的微信好友。
听完小飞说的故事,看的出来,他的眼神里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话去安慰小飞,因为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曾经关系那么好的朋友,如今说散也就散了,仅存的那些记忆,也慢慢开始变得支离破碎。
岁月在变迁,每个人都在成长,也都有各自追求的目标。有时候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把我们变成了彼此都所不能理解的模样。
就像对杨子来说,可能会认为小飞不爱打篮球了,而事实上,小飞只是活在了生活与工作的夹缝间,根本无法抽出身来。
都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也确实如此。
随着各自生活轨迹的不同,每个人的圈子也在不断地变化。曾经的有些圈子,可能我们再也挤不进去了,而圈子里的那些人,我们也只能看着他们渐行渐远。
阶层不同
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不同的快乐,却又互相不以为然。
阶层之间有着根深蒂固的障碍,之所以难以被跨越,本质上是因为有着不同的认知局限。
之前在知乎上就看到这样一段话:
生活就是如此讽刺,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又怎能理解个中心酸。
有些人永远也不会明白,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是别人倾尽一生都在追求的。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可能自己认为无足轻重的,却是他人辛辛苦苦所奋斗的目标。
这就是阶层不同所带来的障碍,大都可以令人哭笑不得。
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条件,甚至是不同的追求,都可以带来阶层的认知局限。因为认知而不同,彼此所看待的事物自然也就不同。
就像一个人在山顶,向往着山底下的辽阔,一个人在山底,却渴望看见山顶的风景。两个人都在努力,中途遇见了,本以为同是赶路人,直到后来才明白,原来彼此的方向根本就不一样。两个人就如同两条相交线,在交点汇合之后,就再也不会有交集。
阶层不同的两个人,即使走的过春夏,也熬不过秋冬。
就连鲁迅在《故乡》里也曾感慨过,自己与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与闰土尚是如此,又何况是我们呢?
三观不同
其实无论是圈子不同,还是阶层不同,两个人的疏远本质上还是三观不同。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你在分享喜悦的时候,成了对方眼中的显摆。
你在倾诉难过的时候,成了对方眼中的矫情。
你在看书学习的时候,成了对方眼中的装逼。
… …
三观不同的人,总是会在某件事物上与你产生分歧。而三观相同的人,相处起来最舒服,你不必刻意迎合,也不必去遮遮掩掩,只有一句我懂你,就足以胜过千言万语。
都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在于空间上的距离,而在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岁月虽是无情的,但也不过是感情疏远的助推器。如果两颗心之间产生了裂缝,岁月就会把这条裂缝撕的越来越宽,越来越深,最后也就成为了彼此不可逾越的鸿沟。
所以啊,心若远了,那些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也就会随着岁月而渐行渐远。
而对于那些渐行渐远的人,其实我们也不用太过介怀,人生就像一列长长的火车,总会有人上车,也会有人下车。有些人始终是要离开的,就像开头所说的,只有少数人对我们来说才是特别的。
那些离开的人,很感谢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
那些留下的人,我会一直都在,记得不忘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