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开始读书是从17年开始,今年是第6年,也只有今年才感觉初窥门径,有必要总结下。
我大学之前的阅读是极其匮乏的,小时候在我的成长环境是接触不到太多闲书的,现在还有印象第一本课外书应该是二年级从亲戚家拿回来的成语故事,再之后应该是三四年级不知道从哪借过来金庸的《连城诀》,而且只有上册的多半本,书的前前后都有缺页,再之后直到高中陆陆续续应该还读过几本武侠小说,但总数应该不超过10本。
成语故事我翻了两三年,《连城诀》下册是我在高中时候才读到的,在这之前我自己已经脑补了差不多10种解决。我上学期间的语文成绩一直稳定保持在60-70分之间,不知道是否和小时候阅读量有关,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了。而且即使到现在,与人沟通时也总有种词穷语拙、词不达意的感觉,应该也和小时候阅读量不足有关。
现在想来,大学之前最感兴趣的书籍应该是历史课本,除此之外基本比较苍白。所以现在就有一个愿望:我能建所家庭图书馆,我要用一整套房子专门来放书;如果不成,我下套房子里客厅也不会有沙发、电视这些生活物品,三面墙壁自上而下书柜,中间放一长条桌,每个家庭成员都一舒适椅子,各不打扰;即使来个客人,坐在长桌前品着茶,聊着天也挺不错。
进入大学后获取书的途径多了很多,图书馆、校外租书店、网上电子书都可以比较容易拿得到,所以大学应该读了比较多小说,基本有名的没名的都会翻翻,但98%以上都是武侠小说,现在留有印象的只有《平凡世界》《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绝代双骄》《边城浪子》《大唐双龙传》《寻秦记》《边荒传说》这几本了,那时候最喜欢是《笑傲江湖》《大唐双龙传》《边荒传说》。
工作以后网络小说开始兴起,印象中追的最早网络小说是《眠月魔情录》,当时是月更且还首先在台湾一个收费网站上发布,每个月盼星星盼月亮等到更新那天还得到处找资源,当时追更追得如醉如痴。直到13年前后每年网络小说阅读量应该在30本以上,现在大部分都不记得名字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猛子《大汉帝国风云录》,多一半的《唐朝好男人》,树下野狐的《蛮荒三部曲》,习惯呕吐的《陌上行》,烟雨江南的《亵渎》,猫腻的《庆余年》《间客》,更俗的《枭臣》《重生之官路商途》,第十个名字的《重生潜入梦》,孑与2的《唐砖》《银狐》,睡觉会变白的《文艺时代》,以上作者大部分书都追过,但这两年似乎越来越挑剔了,目前只剩下更俗、第十个名字、孑与2、睡觉会变白这四个作者书还追着,其他好像都看不下去了。
从这些书中都看到什么?
《大汉帝国风云录》:对大汉帝国忠诚,家国情怀的责任;
《唐朝好男人》《唐砖》《银狐》:家庭责任,家国情怀;
《蛮荒三部曲》:文笔优美,不过我是当爱情小说看的;
《陌上行》:男人的担当;
《亵渎》:人性;
《庆余年》:当悬疑故事来读的;
《间客》:超级震撼,群体心理及政治操控的描述让人不寒而栗,施公子告诉你什么叫真男人,什么叫洒脱,施公子的《二十七杯酒》和《信号》中李材韩在电影院哭泣是所有文学影视作品中最震撼人心情节;
《枭臣》《重生之官路商途》:格局、布局、为人处世;
《重生潜入梦》及所有“第十个名字”的书:人性及为人处世;
《文艺时代》:原来真有演技这东西;
时间来到17年,那一年到北京转岗做了半年多产品,在那半年多里真正改变了对读书认识:(1)认识牛人几乎没有不读书的 (2)读书任何时候都不晚 (3)我们遇到所有问题在书中都有答案,关键是我们能否找到那本书。
从根本上来讲,我的读书启蒙来自于三个人:(1)一同去北京的雷胖,浑身充满文艺范的胖子,每次喝酒吹牛时都要显摆下自己看过多少书,而且这个兄弟每次写出来产品文案看上去都很牛掰;(2)公司营销VP老高,据称“天上事情知道一半,地上事情没有不知道的”,据说每周读一本或几本书,他当时有个事情特别震撼我:一次我们在开产品方案汇报会,从产品方案到技术方案前后大概2小时,讲完后老高站起来说我来讲下我的理解,用了5分钟把2小时方案要点提炼了下,又用10分钟讲了对这个方案自己相同的思考时什么,不同思考是什么;当时非常好奇,别人2小时演讲只听一遍情况下是如何把所有要点都能现场流利概括总结出来,另外一个需要多么大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能在现场讲出自己不同思考,后来关于这个问题我还专门请教了他;(3)老板兼老大哥兼领路人老杨(以后应该会专门写文章来写写老杨对我的影响),他那个时候偶尔会在2-4点时候分享他正在读的书籍,读书的人都知道在读到一本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书时那种兴奋感,恨不得让世界上所有人都赶紧过来看看,我想他那个时候估计就是这感觉;老杨特别酷爱我党革命史,每到一地有时间他一定回到当地书店去看看,买回来一摞相关书籍,和我们开会时喜欢引据党史来激励大家。人家既然这么牛掰,咱跟着学点呗,也就从这年我的书从以前全是小说类慢慢转换为现在小说越来越少。
也在那一年读到人生第一本成长启蒙书籍《朋友圈的尖子生》,那本书里看到一个普通人是怎么逆袭的,里面几乎每个人在牛逼之前几乎都是普通的,而且都是通过不断折腾抓住时代给与机会从而实现逆袭的;也从那本书里看到牛人们都是怎么学习的,他们怎么书本、实践等各种机会来提高自己实现人生成长的。
18年读到第二本对我影响巨大书籍《财务自由之路》,从这本书里我学会:1.遇事永不抱怨,不和消极悲观人做朋友;2.复利曲线,我们在掌握某项技能前必然是缓慢提高的,当迈过里程碑节点后会指数增长,这会让我们任何时候的折腾都是有意义的;这本书让我对很多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巨大变化。
之后就陆陆续续买了很多书,也断断续续读了不少书,各个各样都有,但是基本都是某段时间遇到一些问题,之后买相关书籍查找下答案,看过后照着方法去实践,有时候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没用的时候特别气馁,特别有种“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感觉,读书的意义感也就慢慢不存在,所以直到今年初都持续在这样的过程中来回循环。
这期间还读过九边的《向上生长》,这本书让我坚信我们社会、国家、个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们要学会顺应这个潮流并一定能从中受益,所以我坚信我们新能源汽车一定能赶走外资,坚定通过股票投资新能源企业。
去年到今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年也读了不少书,都某些事情也有些自认为独到认知,但是为啥在工作生活中体现不是那么明显?这中间原因到底是什么?直到前段时间才思考稍微清晰些,所以写了篇总结文章《女儿教育思考-人生技能树》,从信息转换为知识,再转换为自己技能点中间存在巨大鸿沟,大部分书籍都是帮我们提高认知的,小部分书籍是能帮我们提供方法论的,认知具有普世共通性,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技能点很少能从书中直接学到,它需要不断实践、反馈、改进再实践才能获得的,很多时候是不能即时反馈的,所以大多数时候就是在没有达到那个临界点前放弃了,个人就技能树要想结出个人和他人都需要果实需要更多耐心及毅力加成,之前我是不太相信毅力这个事情的,我的认知是人是因为收益预期及收到及时反馈才努力,但今天我认为还需要心态和毅力来加持。
从今年开始,获得以下几个认知:
1.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也不能那么功利,寄希望通过读几本书就改变当前生活的,读书是个长期的事情,可以读些解决当前难题的书,但是也可以读写历史书或小说来调剂下。
2.书籍是分类的,大部分书籍是提高认知的,少部分是提供实践方法论的,不能寄希望提高认知的书籍可以长出技能点来。
3.读书要在心绪稳定情况下才可以,如果每天充满危机感和焦虑,是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的,所以需要建立自己成长系统,激励自己持续坚定做对自己最有价值事情,就像《小狗钱钱》中写愿望清单和成功日记。
最后:
心静下来,书读起来,文章写起来,手脚动起来,成长系统建立跟踪起来,我想假以时日身上技能点也会越来越多。
昨天和同事聊天,他们分别喜欢看个人传记和历年高考状元回忆录,后面要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对我应该有比较大帮助。
也总结下这几年印象中对我影响比较大,也是能引起我共鸣的书籍: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更加清晰认识自己;
《刻意练习》:长出个人技能点高效方法,学会耐心地坚持;
《认知天性》:我们大脑原来是这样工作的,帮助我更好认识自己和女儿的学习;
《创新者的窘境》:坚定看好造车新势力就来源于它;
《赢》《杰克·韦尔奇自传》:对我们人生影响最大两件事:大学 & 配偶;
吴军所有的书:《见识》《态度》《格局》《浪潮之巅》《硅谷之谜》《大学之路》《文明之光》《全球科技通史》《具体生活》这几本最能引起认知和情感共鸣,书中读出他的人生,人原来还可以活成这样,他的书对我影响是全方位的,工作观、家庭观、生活观。。。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教育是门科学,是有科学的方法的,所有”快乐成长“”顺其自然“都是另外一种方式躺平与不负责任;
《漫步华尔街》:理解国内股市为什么是现在这熊样,但对长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