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同事一起吃饭闲聊,同事讲到她的小孩被奶奶打,原因是妹妹打扰到姐姐学习了,姐姐只好把妹妹送到她奶奶那里去,而只有4岁的妹妹就是想和姐姐呆在一起不愿走,就这样妹妹被奶奶狠狠的收拾了一顿。我问道:一定要打她才有效,没有其他的办法?同事回答到:妹妹从小脾气就怪,2岁左右就要打姐姐,不收拾她,以后更老火。我又问到:你认为脾气怪是天生的吗?有没有从你们自己身上找过原因呢?同事信誓旦旦的答道:”妹妹从小就这样,而她姐姐就不是这样,脾气怪就是天生的,不听话的熊孩子就该挨打。”
每次听到这样的故事或新闻,我都会义愤填膺——小孩就不能好好教,非得到动手的地步?非得用暴力恐吓??
其实小孩满地打滚、哭闹不止、听而不闻,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得到我们父母的帮助和理解,需要我们去有效的教育及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而更多时候我们却用恐吓、威胁甚至拳脚,认为这是最有效最快速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关于是否打小孩的问题上,我曾和我的同事及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都一致的认为,打还是挺有效果的,把小孩收拾痛一次后,孩子立马就听话了,不打根本约束不到他们,这样他们会无法无天就谁都管不了了。就这样,我们自己慢慢的瓦解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而后他们不得不自己吞咽下自己酿的苦果。慢慢的孩子们开始放弃对我们说,认为对我们说没有任何作用。
其实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孩子往往是弱小的,最终只好选择顺从。如果没有一个正面的引导,那么教训是无任何作用的,反倒还会酿成悲剧。
最近看到柴静《看见》,其中有一篇《双城的创伤》,被里面真实的新闻报道所震撼,书中5位小学生相约服毒,当地甚至认为“邪教说”。苗苗是个善解人意的姑娘,在伙伴中很受欢迎。可是她由于受到了同学的侮辱,自尊心难以保全,而又得不到父母或者老师的正确引导,她没能从任何地方汲取到力量,最后选择了服毒自杀,她希望去到的是另一个快乐的世界。而她的父母又简单的以为,她吃好穿好还要怎样?他们从来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苗苗死后,她仍然是表弟小蔡在内心“唯一可以对话的人”,柴静问“你现在心里痛苦的时候呢?”“忍气吞声”“有疑问的时候呢”“问自己”“你回答得了自己吗?”他沉默不语,脸上挂着泪。“为什么不跟成年人谈呢”他的话像针一样落在地上:“不相信他们说的话”......
再看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因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野蛮教育还是总是无处不见,暴力现象还是很严重,人们还自认为“棍棒下才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还以爱的名义说“打是亲,骂是爱”。
甚至在我国家庭体罚,只要不被打死打残,就上升不了法律层面。
写到这里,我回想到我的哥哥,当时我哥哥只有8岁,由于喝酒后的爸爸无理乱骂妈妈,哥哥实在有点听不下去了,就帮妈妈说了两句话,就因为这个,脾气暴躁的爸爸收拾了我哥哥一顿。本想,哥哥被打就算告一段落了,谁知,半夜,还没泄气的爸爸一把把正睡得香的哥哥从被子里拎了出来暴打一顿,用皮鞭抽打,后面发现,被打后的哥哥听力因为被挨打打出了问题,现每次与他对话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见.....
暴力可能解决的是眼前的一个问题,皮肤伤痕会很快消失,但心理创伤却会伴随一生。也许在父母看来孩子小没事,但是每件小事都会深深的影响他们。当他们的身心受到伤害后,就会伴随出现自卑、粗暴、逆反甚至心里扭曲。家庭是生命中第一启蒙者,我们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她,不因为取得成绩才赞许她,更不能因为他们不随我们心意就打骂他,我们更多的应是把他们当作正常的“人”来对待,而不是弱者。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应是无条件的,对他们的尊重也应当是无条件的。尊重不是妥协,也不是顺从。
现在也是两岁的妈妈,在陪伴她的过程中,有时候也经常会遇到她无厘头捣蛋的时候,比如吃饭不洗手,到睡觉时间迟迟不睡、精心维护的白墙被涂得面目全非,早上起床时坚决不穿衣服........有时我也会出现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现在的我还需要学习如何爱,学会不把爱变成一种“毒",我得学习努力理解她的所做所想,以便正确的引导她。在养育的过程中,需要修炼的更多的是我们,而不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