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辅导作业,每天的重要任务。
签字时,小朋友说老师布置的作业里有一项调查,要调查爸爸妈妈的情况,还说这道题是必做题。
我扭头一看,这道题是让小朋友了解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加做家务的时间,选项有三个:4小时、6小时、10小时以上。随口说,你估一下嘛!
小朋友犯难了,看着书发愣,我说:10小时以上,每天上班8小时起,家务随便做一下就超过10个小时了。
等我签完其它作业再签这本时,看到孩子在“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旁写的是:“他们很累。”
那一刻,我看到了试题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以及老师不动声色的教育。
如果不是这道题,孩子不会这么直观地、数字化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他会觉得一切来得理所当然。
小孩子怎么可能知道父母的不易呢?
他只知道自己每天要写一堆作业,很辛苦,他认为哪怕一刻不停上课上到六点放学,也比三点多放学回家还要面对作业轰炸要好得多!
他只会在被作业虐得心烦时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你们不用做作业?为什么你们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不会知道爸爸如何应对工作上的压力又要努力为他打造更高的起点;他不会知道妈妈怎样在工作和顾家的跷跷板上挣扎,寻求那或许永远找不到的所谓平衡点;他更不会知道爸爸妈妈怎样在自我成长和托举孩子之间摸着石头过河,走着一条永远也不可能完美的路。
他不会懂得大人在外奔跑时的狼狈、心酸、疲惫以及想尽办法做的自我调适。
他不会明白为什么我要买最心爱的玩具大人也要限制,明明我有零花钱!他更不会明白为什么大人会说一些他不愿意听的话,有时还一遍遍重复!
好问题胜过漂亮的答案。
教育不是做题,但好的题目可以起到知识、情感双重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