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文学中难以逾越的!文豪用敏锐的观察,和巨笔,展现了生活中的硬汉形象!现实生活中,我们中国人不乏这样的故事,只是文豪大家没有发现这样的人群!我知道真实的老人与海的事情,但是我的文笔,却不能展现出那种豪迈,老人们的坚韧顽强!我没有见过那些令人崇敬的老人,和他们的丰彩,只能从父辈们的诉说中,想象他们驰骋大海的身姿。这些普通人的诉说,却是这些硬汉的最好写照!
父亲当兵所在的要塞区,辖区有好多岛屿。作为船艇兵,父亲所在的船艇日常就是往来各个海岛,进行战备执勤和后勤保障运输。80年代,国家经济刚刚起步,各海岛上的渔民们,还是依靠海洋捕捞作业生活。捕捞船只很多是双围杆的风帆渔船。
�.
记忆中,海洋中的那点点白帆,配上风和日丽,蓝天白云的大海是那样的美丽,写意!但真实的海洋捕捞生活是艰难辛苦的。
�.
一日,父亲战友们小聚,恰逢其会。这些70岁左右的老兵们,在缅怀过去岁月时,不免感怀时间飞逝!老兵们的内心是坚强的,又打趣转变氛围:“就咱们这个岁数,上人家砣矶岛渔船,还不够年龄呢!”这话语其中一定有故事,问起这话其中含义是什么。
�.
80年代,父辈们正是30多岁的年龄,已经成长为部队的基层骨干军官,基本都是一条船艇的艇长或指导员。驾船艇往返,驻泊各个岛屿。要塞区的军民关系非常好,拥军爱民,一直有非常好的传统。多少年过来,各岛屿的大人小孩大家都熟悉了。
�.
砣矶岛上,有一条特别的双围杆风帆渔船,让这些农家子弟出身的基层军官们格外关注。这艘帆船上的七八位船员,最小的年龄70多岁,最大的年龄80多岁。在80年代,老人人均年龄没有现在高的情况下,这些堪称高寿的老人,最让人敬佩的是,没有在家养老,等待老去的时间。而是驾驶风帆渔船,驰骋于大海,搏斗风浪,展现人生的豪迈!
�.
这些父辈甚至爷爷辈的老人,每日驰骋于各个岛屿,战海浪,追鱼群。我能想象目睹这一切的年轻军官们的震惊和崇敬!
�.
父辈们这些农家子弟出身的低层军官,限于学识,没有看过,甚至不知道谁是海明威,什么是著名的老人与海!但是在他们淳朴善良的世界观中,这些大海中的老人绝对是传统意义上的好汉!我没有见过这些老人,只能想象像中国油画上一样的一群老人,脸上布满沟壑纵横的皱纹,神情充满着坚毅顽强!操纵着繁琐落后的双桅风帆渔船,颠簸驰骋于海洋!展现着不输于海明威笔下老人的坚强,和不具有的团结精神!或许我们的海洋里没有大马林鱼,没有成群的鲨鱼。但是,绝不缺乏需要搏斗的鱼群!和不逊于鲨鱼的风浪!老人们一定具有任何笔墨夸赞都不为过的精神,才能每日驰骋于海洋!而不是像普通人一样,甘于年龄的刻画,靠在家的墙根下晒着太阳,回忆往昔!中国人的善良,表现在对老人的态度。问父辈们平常是否照顾这些可敬的老人!父辈们回答的很传统:能帮忙都会帮忙!老人们打的鱼,当时都要送到水产销售。无人帮忙,老人就要自己抬着鱼获去水产收购点。淳朴的战士们有时间,或情况允许,会帮忙送到水产收购点。停泊靠岸的时候,战士们去采买,会主动询问,帮助老人们代购。在物质不丰富的当时,战士们冬季会拿出些大白菜,葱,送给住泊的老人们!在父辈们的诉说中都是些很简单的小事情,但是让我这个倾听者感到很温暖!这才是淳朴人们之间真实的情谊。没有海明威大文豪和渔民朋友之间的故事,更多的是小人物之间的温暖!
�.
询问这些老人后来的情况和生活。父辈们都说不上来,毕竟这不是他们生活的重点。父辈们纷纷转业,离开部队,就不知道后来的故事了。
�.
想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砣矶岛的渔船都变成大马力远海渔船,岛民们也开始了海洋耕种养殖,那些可敬的老人和后来的老人,也会换了一种新的方式继续和大海进行着一生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