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食堂吃饭,跟同事聊天,聊到孩子的学习。她家孩子在这个特殊时间任何培训班都没减少,孩子昨天不想上培训班,哭了十多分钟后。调整心情,快速完成作业后继续上培训班,她说每周给她玩了两次各半小时的样子,我不禁有些唏嘘。这样的状态,孩子的童年会开心吗?如果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能不能体会孩子的心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思路。有人想迅速抵达终点,有人不介意慢一点。
有些是让孩子过度付出体力,什么快乐、兴趣、孩子的品格,通通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抢到要的东西。
太想迅速抵达终点的,很有可能就是路上心急如焚,还不一定比散步的早到。
教育特别需要长期主义。如何评价教育的收益,需要漫长的等待,需要注重孩子十年、二十年之后的获益。
我愿意陪着孩子,慢慢走,边走边欣赏路旁的风景。我知道,他们也需要平衡,不只需要学习这一件事。就像汽车的4个轮子一样,生活的4个方面——身体、感觉、头脑和心灵都很重要。要想健康快乐,我们就得花时间和精力保持平衡,我们的生活要劳逸结合才能身心健康。
教育特别适合谈长期主义。要想让孩子在教育上受益,父母的决定都是从建立在孩子未来20年之后的收益上的。
比如,不鼓励孩子作弊,作弊短期可以受益,但是诚信是未来孩子获得他人信任的基础。比如如果孩子犯错,鼓励孩子承担责任。逃避责任可以短期受益,但是承担责任是孩子未来照顾自己的能力。
包办、不尊重孩子的选择、拼抢、只看结果,都是长期主义的反义词。
我家孩子开始学英语,一开她的目标是想去DORA所在的美国,每次在她学习的时候,想想她的目标,她就有动力坚持学习。我要做的,就是在她坚持学习时不断给她鼓励。
教育特别适合谈长期主义。我们不能用一天一周,三个月五个月谈教育的得失。
教育上的决策,需要看到孩子长期的利益,才能支持孩子发展能力,培养品格,养成习惯,分清对错。
这些长期品质的养成,有时候是短期利益受损的前提下达成的。比如,承担一次考试失利,接受孩子不能申请到名校的现实,接纳老师的批评,从这些挫折中,去看到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