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电梯的故事
我和儿子一起等电梯的时候,电梯过好久也没上来,儿子很着急,就说,我要在墙上打个洞,钻进电梯里。我理解到了他的着急,就回应他,嗯,希望赶快进到电梯里。
他说,是呀,我都想把电梯门给撞开,快快的进去。
我回应他,是呀,等了好久电梯都没来,都着急了。
他说,对啊,我都着急了,可着急了呢。
他一边说着,语气也平和了一些。这时候,他看见了走廊里停着的一辆粉色自行车,说到,这是谁的自行车呀,怎么停到这里了,也没有停车位呀。
我心里暗自发笑,看来这是好了,等电梯的着急情绪已经过去了,人家开始关注别的事情了。
解码就是理解
当孩子出现情绪困扰时,通常会用一些夸张的、过度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样的语言就像一串【编码】,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解码】,透过字面意思来解读孩子真正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去看见事实,并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在电梯的故事里,事实是,孩子等了很久(还可以更具体地描述事实,等了三分钟,五分钟等),电梯也没来,所以孩子心里很着急。当孩子表现得很不耐烦了,就可以给孩子理解性的回应。这样,就能够帮助孩子很快释放掉内心的负向情绪。这时候,父母也在向孩子传递,我理解你的感受,你的感受是被允许的,被尊重的,并且,有这样的感受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父母说,别着急,一会儿电梯就来了。或者,还敢去撞墙,看把你厉害的,撞坏了,你得赔钱。这样的回应方式就是根据孩子话的「字面意思」来回应的,听到了孩子说什么,但是没有听懂孩子所说的。
这样的回应会让孩子的心里更堵,我明明很着急,父母都不理解。甚至,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激烈,大哭大喊,从而引发严重的家庭冲突。父母经常用这样的回应方式,孩子便会觉得到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不被允许的,不好的,自己也是不被理解的,没人能懂我,没人爱我,亲子关系也会更加疏远。
生活的其它情景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我想退学。如果只去听字面意思,这还了得,不念书有什么出路,父母肯定会被这样的话给气炸了。
可是,父母得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还记得前面说到的【解码】吗,这时候就该【解码】了,孩子不想上学,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是学习方面的还是跟同学相处方面的,是作业太多还是受到老师的批评了……到底哪一条解码正确,需要跟孩子来核对。
但是,当父母愿意用【解码】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言语和行为,就已经很不一样了,这就是在「好奇」而不是「判断」。「好奇」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孩子不想去上学,是有什么原因呢,我不确定,需要跟孩子沟通一下了解情况。「判断」就是先入为主且自以为是地得出一个结论,孩子不想上学,真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不知道上进的孩子……当然,这也是被字面意思给迷惑住了。
所以,当孩子说一些听上去很夸大很严重的话,先别急着教训他,尝试着去好奇一下,去【解码】一下字面意思背后的感受,这个过程就是在给出【理解】,给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