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①矣;
皆知善之为善②,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③之事,行不言④之教,
万物作⑤而弗⑥始⑦,生而弗有⑧,
为而不恃⑨,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⑩。
注释:
①恶:丑陋。
②善:吉祥,善良,美好。
③无为:不妄为,不擅为。
④不言:不用言语,不妄言。
⑤万物作:倒装句,意为"作万物"。
⑥弗:不,表否定之意。
⑦始:开始,开端。引申为"开创者"。
⑧有:据为己有,占有。
⑨恃:依靠,依赖。
⑩去:消失,离去,逝去。
译文(直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是因为丑;
都知道善之所以是善,是因为恶。
有、无相衬而诞生,难、易相对而生成,
长、短参照而成形,高、下对照而共存,
音、声相伴成和声,前、后连接是随行,一直都是这样的。
因此圣人采取无为的方法处事,采用不言的方法施教,
使世间万物生生不息却不炫耀自己的创始功绩,使万物生长壮大却不据为己有,
有所作为后不会沾沾自喜,功成名就了也不居功自傲。
正是由于不居功自傲,反而功绩不被遗忘。
经书新解:
人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原因,是因为有丑作对比;
都知道什么是善的原因,是因为有恶做比较。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都是相反却又相生的;
音、声,前、后,都是相辅而相成的。
世间万物的属性都是相辅才能相成、相反却又相生的。这个原理不变。
因此,圣人行为处事采用无为的态度,不妄为,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干涉(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教育民众采用不言的方法,不妄言,不以言语要求别人,而是以身作则(所谓"言传不如身教");
圣人让世间万物按照自然规律生生不息,却不把自己当做开创者进行炫耀,
使万物生长壮大后却不据为己有,自己有了一些作为但不会自恃己功,
即便是功成名就了也不会居功自傲。
正是由于圣人不居功自傲,反而使他们的功绩被永远传颂,不会消失。
原创文章,创作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