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引领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紧紧抓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第一要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托,必须切实加强党支部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引领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靠头羊”。推动乡村振兴真正落地见效,就必须强化“特色”党建引领,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回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兴村,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做好产业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坚持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强化政治引领功能。
强化顶层设计谋划、注重资源资金整合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首要因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央有要求,农村有需求,农民有呼声,必须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级领导包村责任制、建立县直部门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结对帮扶机制,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我县的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明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精心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认真分析每个村的发展条件和特色优势,谋划论证产业项目,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完整的工作台账,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建立健全奖补挂钩机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设立县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制定奖补办法,项目建设实行先建后补,以发展“短、平、快、稳”的项目为重点,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国资委”作用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特色路径。受人才、能力和经验限制,集体经济组织不宜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更应该发挥农村“国资委”作用,把集体资产安全保值作为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既然现在的集体经济是一个不同与过去的集体经济的新生事物,要敢于大胆的试大胆的闯,不能以太多的条条框框进行限制。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充分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融合,共同壮大共同富裕。突破区域限制,鼓励建立县域内集体经济联合体或者以村为单位的股份大型企业(合作社)。对于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项目在县域内不宜平均分配,应该在充分对县域资源禀赋评估调研的基础上,整合使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能,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
加强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培养职业经理人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适应市场的迫切需要。现阶段村集体经济组织高层管理队伍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与市场经营管理理念严重脱节,究其原因,一是管理层及其运行方式多为简单地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管理方式直接移植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另一个方面重要原因是,现阶段没有相关政策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招聘、引进职业经理人及其他管理人员具体实施办法,从而造成懂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缺失,导致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团队难以承担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任。一方面要注重乡村干部的选拔工作,及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加大乡村干部的培训力度,尤其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提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搭建优质服务平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民企业家培养机制,对于那些有先进科学技术及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以及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要不拘一格录用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队伍中来,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挖掘发展要素、激活集体资源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清产核资后只包括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但从实际来看,我们更应关注到是农村无形的资产,比如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地质条件、人才干部、产业特色等,不应把农村资源资产仅仅局限于土地、仅仅放在开发土地上,更应加大对人文历史的深度挖掘、强化对人才干部的盘点摸底,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方法和举措,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以无形的资源盘活有形的资产,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健全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基层“能人”创业热情动力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明确规定集体经济要以按劳分配为主,合作社经济中按交易量分配原则中就蕴含着按劳分配,但是目前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配方式从思路到实践都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理念,大多是按股分红,也就是按被赋予的资产占有份额分红,这与按劳分配的理念背道而驰,根据目前各地的实践结果,按股分红几乎很少与带头创业,为集体做贡献的“领头羊”利益有直接挂钩,激励奖励机制不健全,挫伤了工作热情,甚至部分群众观念转变慢,还引来了一些“官司麻烦”,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配套机制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