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时候,鼓起勇气辞职,决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于是,纷纷有朋友跟我说,恭喜你呀,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
哦,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也赶了回时髦。
这才想起16年下半年铺天盖地的鸡汤文:“走出舒适区,创造你的可能性” “走出舒适区,做最好的自己”“人为什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什么是舒适区?说简单一点,就是人们处于舒服的环境中,做在行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感觉很舒适。
不知从何时起,这种惬意、舒适、缓慢的生活状态,突然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安稳意味着懒惰,舒适意味着不思进取,留恋于舒适区,就等于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等死日子,只有寻找“不舒服”和“不自在”,坚持做以前感觉不舒服的事情,才能突破自我;只有不断地克服贪图舒适的心理,人生才有意义!
最初在微信圈被这种鸡汤文刷屏的时候,我也着实被打了几针鸡血,有一种斗志油然而生。
可现在想想,压根儿不是那么回事儿。
如果重复的工作意味着不思进取,一成不变的生活意味着混吃等死,那我们年复一年站在讲台上教授同一个年级的教师们岂不是无颜面对学生?还有行政窗口日复一日盖章的公务员们岂不是要被万人鄙视?
我想,大家误解了舒适的意思。
重复并不等于舒适,舒适也并不可耻。
不可否认,我们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和重复性,需要燃烧创意和激情的职业毕竟是少数,在被鸡汤文鄙视的日复一日的朝九晚五背后,并不是不思进取的舒适,而是责任,秩序、自律和规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就算一个人的薪水只有你一个零头,他的工作在你看来无聊透顶,生活恨不得两点一线,但他的内心却是感到满足和舒适的,相信你再怎么跟他灌输鸡汤文也是徒劳。强行他去挑战自己,也许更有可能会害了他,让他赖以生存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毁于一旦。
被鸡汤文打动的往往是那群在当前生活里感到不甘,心有不服的一群人。
而那些在大家看来,突破“舒适区”,走出去的人,更多的是面临压力而催生出的改变的动力。
以我自己为例子吧,
从鸡汤文的角度看来,我的生活貌似在舒适区,金融行业,国企编制,压力不大,收入中等偏上,工作得心应手,家庭圆满幸福。
三十岁的年龄,放弃稳定的国企工作,去折腾自己的小事业,前途未卜,这就是走出舒适区的典型啊!
可是,我想告诉你,我的想法:
之所以做出这种改变,是因为在你看来我很舒适的生活里,我觉得不舒适。
我向来是个知足常乐的人,自认为目前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经济上,在走亲访友时不会心虚于各种攀比,精神上,也不会丧失在工作上进取的动力。
我觉得不舒适,是一种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得不到满足;而改变的勇气,则来源于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真正的舒适,不光是指外人看来工作上的安稳和生活的安定,更需要自己内心的认可和满足。
试想,如果我在目前的工作生活中,从物质到精神,都觉得满足和舒适,我干嘛要去折腾?
所有的改变都需要勇气,勇气则来源于你对现有状态的一种不满意。
追求安全和舒适,本就是所有动物的天性,人类更是如此。
只不过人类更高级,在满足了吃穿住行之后,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和舒适感。
所以当一部分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放弃一些看起来稳定舒适的物质生活的时候,会被众人认为是更高级的生活方式。
而更多的人,陷在看起来舒适的生活里,但心里又藏着不甘心的梦想,想去追寻却又找不到出路和勇气,才会纠结地去崇拜《走出舒适区》之类的鸡汤文。而这一类人,绝对不是生活在舒适区,起码他的内心过得并不舒服。
以我自己而言,我并不是走出舒适区,而是走向舒适区,也许这条路上会有挫折和困难,但它是让能让我的心灵找到方向和归属的一条路,一种我内心认可的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