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第三次课笔记
坦白说之前上过经济学的概论,因为太过理论,从课开始到课的结束,我全程都在睡觉,今天听刘老师的课,除偶尔有犯困之外,其他都是很认真在听。
什么叫经济学?
所谓“经济”首先是上古希腊色诺芬提出。经济学理论从出现至今天,可分为四个阶段:古典经济学,主张“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说到亚当斯密,一定要提到他的二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后者论述了政府有三个义务:建立国防,建立司法以及提供公共物品。
第二阶段: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马歇尔,其著作是《经济学原理》。提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边际效用”;将微积分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倡导自由主义的经济;
第三阶段:凯恩斯经济学。面对1929-1933年西方经济的“大萧条 ”,马歇尔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无法解释,而其弟子凯恩斯创立了政府干预市场的宏观经济学,其代表作为《通论》,凯恩斯对世界经济乃至世界人民的最重大的贡献在于:第一1919年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因不满对行德国过重索赔而愤然辞职,以至于二战后战胜国不再重罚战败国而转为帮助战败国进行重建;第二,在他辞世前建了二战后新的世界经济框架,沿用至今。
第四个阶段:凯恩斯后经济学。这一个时期有二个流派,一派继承发展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著作为《经济学》,(刘老师强调建议购入)。另外一派继承发展自由主义。有货币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弗里行德曼,新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为哈耶克,以及供给学派,代表人物为萨伊、拉佛。
而到底经济学是学什么呢?我们知道人类欲望无穷无尽,而可以用来满足欲望的手段---资源却很有限,这儿说的“有限”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稀缺”,所谓的“稀缺”的问题是人类长期的、根本的问题,而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问题的科学。比如现在对于人类来说,空气、阳光暂时还不稀缺,那就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而经济学主要从二个方面去研究,第一方面是资源的配置,即生产什么?---事关选择;如何生产-----事关效率;如何分配-----事关公平。第二方面是分配方式:即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权分配、平均分配。
说到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即“多劳多得”,容易理解,而且很公平。按资分配,资本越多,收入越多。如果资本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得,然后再投入到资本市场,这本来也是很公平的,不过如果资本是通过继承得来的,而非本人劳动所获,那么按资分配就明显有失公平。针对这种“显失公平”西方采取的方式是征遗产税,而且税率高达40%至50%,用这一种粗暴而简单的方法来让社会财富的分配达到某一种平衡。中国前几十年积累并不是特别多,不过近一些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富人越来越多,二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那么按资分配下的不公平也日益显现,因此我们可以预言,中国的遗产税征收虽然现在没有到来,但是迟早会到来。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分为二种第一种是计划配置资源,一种是市场配置资源。前者是国家绘制生产计划下达企业,企业接收指令后生产,不计成本,企业只要完成任务就好,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国家来定价,统购统销,统销是实行“配给制”,“先军、再政、后民”。造成的问题是,商品短缺、低价、且一票难求,而企业当了轻松的傻瓜,政府干了“神仙”也干不了的事。后者是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消费者通过价格把需求信息传达给企业,企业跟着产品市场走,自负盈亏,按劳分配。这一种资源配置导致的结果是产品丰富甚至过剩,有可能造成二极分化甚至垄断。
而市场配置资源的逻辑起点是:“欲望无穷无尽 ”这种假设很抽象,如果将之具体为“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比如“企业追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而消费者追求满足的最大化”这就很具体了,这称之为“经济人”假设或“利己”假设。我们要知道百分之百地利他假设是不存在的。
就比如一个杯子。本来真实的成本价格是70元。企业如果一心利他,就会把出售的价格标到成本之下,比如60元。这时消费者如果是一心利他,就会觉得60元实在太便宜了,应该要了80元甚至更多买这一个杯子。而企业一看,消费者竟然出80元,因为是一心利他,企业也许会标出50元的价格,而消费者一看价格已经降到了50元,因为利他,他也许会出到90元来买这一个杯子……因为利他,这一个杯子永远无法成交,如果杯子没有办法卖出去,那么企业有会有库存的压力,也不会再生产,而消费者也得不到想要的产品…..纯粹的利他,让彼此都没有创造财富的冲动。所以真正市场经济下面,应该是“主观利己,客观利人”。
市场与价格有什么关系呢?
至今,我们经历了以下的分工:原始社会的二次分工;“前店后厂”分工;以及中美间的国际分工。中国曾经有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与厦门,那为什么至今只有深圳最为成功呢。这应该最主要归功于深圳与香港的“前店后厂”分工,深圳的工厂把产品制造出来,然后拿到香港的店铺去销售。而其他三个特区却没有产生这样的分工。再看中美的分工。美国是“脑国家 ”,处于国际分工的高端,而中国是“肢体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不过这一种分工在改变:中国自己在转型升级中;美国在努力召回它的高端制造业;中国制造业正向周边低劳动力成本国家转化。
国际分工产生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是市场价,它介于卖价空间与买价空间交集中的双赢价格。市场要求自由交易,不过前提是有法治的保证。市场促进平等,而且也推动创新,有自主创新的产品价格更高,而且利润更大。
可以现实的欲望叫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收入、偏好、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而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价格。若相关品价格不变,收入不变,需求与价格反向变动。在技术不变、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供给与价格同向变动。如果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就产生了均衡价格,其形成是“波浪型 ”走向均衡。
消费者与企业
消费者消费某商品获得的全部效用叫消费者总效用。而消费最后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叫做消费者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效用增加的势头渐渐减少,这是普遍的规律。消费者一般会消费一种商品的数量直到边际效用为零。比如下表:一个人吃馒头。他可能要吃4个才会饱。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吃到第4个,他的总效用会到12,可是边际效用到他吃到第4个就为0了,如果吃第五个,总效用还会降低,因为这时他是太饱了,而边际效用为-2.
企业是生产单位或生产组织。它通过生产把要素转为产品----商品和服务。它与消费者是微观循环关系。因为企业追求利润极大化----利己,而消费者同样追求满足的最大化----同样利己,这二者成为推动循环的动力,让企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企业的类型有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商户;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最后的一种才是现代企业。采用的是委托代理制度,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管理制度。在股份制企业里有可能会存在二种问题,第一种为委托代理问题: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这可以通过股权激励来完成;第二种是掏空行为。
而在公司的运营当中,随着投入的增加产量增加的势头会随之下降;而利润越大产量越高,高利润会带来高效率。
今天的课程的确有蛮多理论,通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标题所言:遗产税要来了,所以您准备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