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代表着产品好,价格便宜。但便宜也带来了一些消费者心理上产生一些障碍,比如便宜没好货、买便宜的没面子。这周李教授给便宜货披上了一件战衣,总结如下:
给便宜货塑造内在形象是第一步,“机智”是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每个行业都有专家,而专家所用的东西一定是实用性很高的便宜货。就像我店里一台商用的咖啡磨豆机只要3000元不到,远低于市场价。举个例子,几十年前甲壳虫车的营销内容:“有一部分人收入很高,完全可以买一辆比甲壳虫更好的车,可他们却没有——因为他们找不到更好的车了。”
打击动机是第二步,买贵的消费者无非是因为达到证明我有钱,我有逼格,那使用“上兵伐谋”的策略让消费者打消买高价品的目标则是上策。比如公益广告期望人们不要再猎杀犀牛角了,因为小犀牛会没有妈妈,这种博得同情感的唤起不会太有效果,因为购买犀牛角的人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有面子,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登上珠峰的王石说:“真正的荣耀,是挑战自我,而不是让偷猎者去挑战犀牛!”
第三步是转移归类,这个上周的如何让消费者购买高档品也说到过,同样也能运用到便宜货。高价的东西只能满足一种归类,那便宜货能否满足另外一种归类?比如KFC的咖啡PK星巴克的咖啡:只要觉醒,不拗造型。突出咖啡是用来觉醒的,不是用来拗造型的。还有小马宋写过的安踏跑鞋的文案“穿着安踏训练,穿着耐克比赛。”让消费者感到消费便宜货并不会“降级”。
无论是学会享受生活喝一杯高品质的精品咖啡,还是加班加点实现高效工作来杯雀巢咖啡,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在某时某刻的心里需求,加油吧,咖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