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大学那时就开始留意了,一直迟迟没去看,最近终于看完了,最大的震撼,主人公安迪是有多大的钢铁般的毅力才完成的这场越狱。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年青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涉嫌谋杀他的妻子及其情夫,被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里,但安迪并没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努力寻找机会给自己洗脱罪名,但都未果,最后安迪决定放弃,转而开始策划越狱,经过长达二十年的努力,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借助一把小锤子终于逃出了监狱,重获自由。
深深被他这种精神折服,二十年,足以把人的任何斗志都消磨掉。
上帝给了安迪一副烂牌,他却打出了精彩,打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忘了这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
因为希望支撑了他,希望给了他力量,伴随他熬过了漫长岁月,所以他获得了他想要的自由。
在肖申克监狱里,你会渐渐发现里面的人惊人地相似,进去监狱里的人,大多都不会想着出去了。因为心中没了念想,也就没出去的动力,忘记了挣扎,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了。
安迪的朋友瑞德,和安迪同岁,但比安迪早入狱,他已经深深扎根那里了,在里面顺风顺水,受人欢迎。有一天他刑期服满了,当他走出社会那刻,开始犹豫了,不知道怎么去适应这个社会。
瑞德不正是我们身边的缩影吗,每天三点一线式的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忙的像小蜜蜂,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依然还在起跑线。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状态。
这使我想起瑞德说过的: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叫“体制”。
因为这个所谓的“体制”,很多人了忘了挣扎,甚至习惯了它的存在,渐渐臣服于它。
习惯于领导布置的任务解决,布置任务解决…这和流水线上的那些工序有什么区别。深深地被禁锢在这个“体制”里,逐渐丧失自我。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一旦被抛到尘世中,就不断地看着未来的路,自我造就着,让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大家都安于监狱生活时,安迪选择了自由,于是抱着这股希望,化为动力,于是他得到了解脱。
牢笼是关不住小鸟的,它心向飞翔,这就是它的希望,为此而努力。
我们每天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到点打卡上下班,按时完成任务,平时刷刷微博,逛逛朋友圈,已经完全习惯这种生活方式,别说什么要“飞出去”了,连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都不清楚,怎么“飞”,往哪“飞”。
社会就如同一个大大的“肖申克”,固定的生活方式就是那堵“围墙”,每天按指令忙活着,停不下来了…
所以有希望是美好的,我们需要重拾起这份美好,“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