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知方面
最近读了猎豹CEO 傅盛的《认知三部曲》,对自己感触很大。
傅盛把一个的认知状态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划分,分为四种境界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知道自己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一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我自己也在努力摆脱这种认知状态,以为看了几本心理学书,考了一个三级证,就盲目的以为懂了心理学,有时候还会在同学面前炫耀,结果被老师几个最简单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
这种无知还自大的状态,特别可怕,这会蒙蔽自己的双眼,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世界。
第二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一定是定义出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找到一个好问题,其实比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难。罗老师举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假如我面对一个顶级的外科大夫,我对他们如何实施一台手术很好奇,但仅有好奇是没用的,如果我对这个问题没有起码的认知和提前到知识储备,我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这样我还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在面对一件新的事物先去了解,了解之后才有发言权,才会知道哪些问题是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是经过自己思考之后未解决的,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
第三种: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这个境界难就难在,你不仅得明确把握自己的认知,还得知道你所拥有的东西在整个认知版图里的位置。就是你得知到自己和不知道这件事的人的区别,还得知道你和比你高明的人的差距。
第四种: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当你在一个领域钻研的时间足够长,你对它的认知达到了很深的程度,即使一个难题摆在你面前,刚开始你也不知道你怎么办,但事到临头,最后做决策的时候,你可能是在赌,但是你的成功率还是要比那些菜鸟要高得多。
这就是所谓的经验和灵感,所谓的认知差距。你甚至说不出来你为什么这样做,但是你就是觉得你应该这样做。
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不知道自己知道。
认知升级的三种方法
1.空杯心态。也就是不断进行自我否定,假设自己很无知。
听起来很鸡汤,做起来极难。因为我们生存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维护自己的脸面,捍卫自己的尊严,是我们的本能。
不要轻易说“我知道”,因为从认知角度上来看,任何人都没有任何机会对任何事说:“我知道了”。这不是态度上的谦虚,而是事实如此。一个终身学习者,会发现任何话题都会有无穷无尽的深入空间。
这种方法对我的感触最大,自己的性格偏外向,比较张扬。遇到问题特别想展示自己,极其缺乏自我否定的态度,那句“我知道”自己以前也经常说出口,现在反思,简直无地自容。
2.践行
王阳明讲“知行合一”,李笑来也经常强调“践行”。
分享自己最近四个月坚持读书+产出的感受,以前读书只是看一遍就扔一边了,可能会在笔记本上摘录一些好东西。但这样的效果并不好。
现在看书,会降低自己的看书的速度,增加理解的速度,多用思维导图产出,最后用简书整理。现在让我看着自己的思维导图甚至能讲出个1234,效果相比之前显然好了很多。尤其是看一本书,会不自觉的以结构性思维去整理get到的内容。
迁移到写作和演讲稿的书写上,会先想好自己的论题是什么,有什么论据支撑,分几点,如何推理,最后怎样落地到结论上。
我相信践行的力量。
3.就是加入一个认知能力最牛的团队,和认知能力比自己高的人在一起。
过去的管理是什么?
是构建一种协作的秩序,重点是秩序。上下班打卡,是管理你的时间秩序,工作有KPI,是为了管理自己的目标秩序等等。但傅盛说:“管理不是执行管理,也不是组织结构管理,而是你比别人更了解一件事”。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管理。
领导力的核心不是所谓的高情商,而是在大格局下对整个行业的认知体系,用大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聪明的决策。
孟老师大一的时候说:“管理就是关注几个核心人物,然后让这几个核心人物去带动”
今天傅盛讲:“在关键人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把足够多的认知传递给这个关键人,让他做一群人的决定。切忌多人平行站位的职责不清”
异曲同工之妙。
二.思考工具
最近半年,我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以终为始”这个思考工具。
做一件事,首先我会去想最终想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然后依照这个结果进行每日的时间开销,刻意练习。这会让我找到生活中的重点是什么?那些是细枝末节?断舍离。现在我的目标就两个,一是考研,二是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
第一个目标的落地就是做考研试卷,看文献,学数学,然后和一群一起考研的同学抱团,形成学习小组,互相激励。
第二个目标的落地就是每天阅读非虚构类书籍,并产出;定期旅行,以开放的心态去接触新的事物;跟着认知层次比自己高很多的老师学习,如孟凡老师,李笑来老师,古典老师,罗振宇老师,薛兆丰老师等。
今天看到古典老师的专栏,发现自己“以终为始”这个思考工具和罗振宇学习到的“第一性原理”和脱不花的“终局思维”很相似。
“第一性原理”,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情,有了一个基本的参考系,有了一个纠偏工具。正如开车路上,眼睛要盯住前方某个目标,而不是手里的方向盘。
特斯拉的CEO马斯克说:“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脱不花的“终局思维”,是研究其他人,其他行业甚至其他时代的经验教训
对终局做预判,然后反过来看,今天最应该做什么。
罗老师还分享了一个“概率全”这个思维工具,“概率全”指对事实的判断,不能分成“我有的”和“我暂时没有的”两部分。这是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而是从“概率”出发,把事实也分成两个部分——“大概率能成的”和“概率非常小的”。
成功者的行为逻辑有两个方面:
第一,对概率较大的事,持续下注。比如,大城市做事成功的概率大,那就去大城市,而不去考虑那些细枝末节的损失。
第二,对小概率能成的事,坚决不赌。比如买彩票,做违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