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未来教育,未来可期!
带着自己的思考,用一周时间读完了《未来学校》这本书。
此刻你对未来学校的定义是什么呢?
希望可以在留言中一起交流。
感谢朱永新老师在《未来学校》中传递的未来教育以学习中心为依据的事情。
作为一个学习者,对于学习的热爱,对于教育的热爱是源于孩子的诞生。
记得最初是《中华家教》杂志陪伴我在养育的初期科学合理的陪孩子长大。
而在青春期遇到了亲子关系的困惑我开始思考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很迷茫。
通过读书发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终身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自我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
但曾经的我会认为,在学校里受的教育够多了,走向社会就不需要学习了、好好工作、赚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多好,送给自己三个字“想得美”。后来慢慢的在“残酷”的事实面前,知道这是固定型思维,从前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很少去思考,就想马上得到答案。事实是得到的答案无论是从书籍上来的还是老师教的,或者是朋友提供的,如果自己不去实践,不能变成自己生活当中的一部分,都是在自欺欺人。
2019年通过翻转课堂课程的学习,逐渐的发现未来的教育方式是“能者为师的时代、教学相长的时代、经验传授的时代、生活化场景化的时代、沉浸式学习陪伴式成长的时代。”这些发现成就了我“种子班”课程体系的教学方向,感谢提供给我这个思路的于老师,感谢愿意选择加入种子班培育计划的朋友们,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日子已经快一年了,未来可期。
在《未来学校》这本书籍中我看到了我在进行中的部分,也发现了我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期待着自己可以在未来教育中尽一份微薄之力。关于《未来学校》这本书籍,如果你感兴趣,非常非常非常的推荐你买来慢慢的读一下,琢磨一下,也欢迎加入到这种新教育模式的创造中,我们一起去实践去分享。
《未来学校》所要建立的学习中心是一个复杂系统。我力所能及能做的事情就是服务与成人的自我教育,聚焦在女性和家长群体是我更加清晰和坚定的部分。
以朱老师第八章中提到的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为例。
在未来学校的系统中家庭会是未来学习的中心,而父母必然会参与其中。
父母参与和投入在未来学习中心的教育中有几个角色:成为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
参与者、施教者和学习者。
这里你是否会有疑问,学校的作用是什么?此处省略,请书籍中寻找答案。
我想请大家来回顾一下,很久以前没有学校时我们是如何学习的,积极主动的为了生存而寻求解决之道,慢慢的我们开始把学习交给了学校,甚至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话:这孩子就听老师的话;不听话就告诉你们老师等。
我们由主动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父母的面子而学习、为了生活有保障而学习、为了好工作而学习、为了赚钱而学习、为了出人头地而学习、为了证明自己而学习,而我们最初的为了自己(生存)而学习早已经被我们遗忘。
现在到了重新思考为自己而学习这件事情了。这也是《未来学校》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个核心思考话题、践行的方向、传播的方法。
我愿意去思考为自己而学习这件事,同时也愿意在学习中去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施教者,成为一个终身成长的学习者。
以父母为例和大家交流这几个角色的定位和意义,个人的理解力有限仅供参考和交流之用,望不吝赐教。
参与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小时候的学习是需要父母作一些甄别的,通过发现孩子的需求、特质、能力等做合理的选择。
例如:当下的健康问题,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来讲,营养非常的重要。但是如果一味的去告诉孩子,你要多吃西红柿、深绿色蔬菜,少吃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这样可以补充你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这是为你的身体健康着想。。。。。。你这在满足谁的需要,有在担心什么呢?
而这样的现象就是孩子压根就当耳旁风,或者在小时候勉为其难的配合你,我就见过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在妈妈督促她喝保健品时,趁着妈妈不注意,把保健品扔到了垃圾桶里,告诉妈妈吃完了的场景,过后依然会我行我素喝碳酸饮料,吃垃圾食品。
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发现者,陪伴孩子一起去发现食物之美,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
然后由孩子根据自己的口味去烹调,这件事情是否会乐在其中呢!想想我自己都觉得很有意义。
创造者:生命本就独一无二,曾经你也经历过被父母拿自己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但当你有了孩子的时候,却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衡量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
在未来的学习中你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
同时通过家庭教育资源的互换,彼此成就孩子的学习。
创造一个交互式学习的平台和氛围。让社会更和谐,世界更美好,进而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和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分化。能者为师,不分老少,未来学习的愿景指日可待。
管理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成长中,真的是需要领导力的,这也是一种管理的能力。无论从家庭、学校、社区、包括教育工作的改进、教学会议、家长委员会等,事实被证明当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的时候,好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而参与者这个角色其实是管理方式的一种延伸。
我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是孩子小学的时候打扫卫生,家长要参与其中,而这样的参与是一个片面的现象,那如果对于整个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去参与做志愿者、做义工团队、和学校一起组织运动会等,陪孩子一起长大。这样的风景,一定是最美丽的教育风景。
施教者: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角色,在《未来学校》书籍当中举了一个让我很震撼的例子。
2019年初194位博士父母为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一年上了60多节博士课程。
这所小学有博士爸爸133人,博士妈妈61人,共194人博士级别的家长。
这样的学习让孩子乐在其中,让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加的和谐有爱,让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更加的融洽稳定。
这个方式和理念,朱老师说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互助式教育。
我自己在2019年是深有体会的。
韩鹏杰老师讲的《道德经说什么》书籍和课程我和几十位书友一起陪伴着读过;
还有余秋雨老师的《中国文化课》,为什么会想到这两部分内容?
余秋雨老师说他的中国文化课就是博士生的课程,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辈子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学习这样的课程,但就因为这种互助式教育的方式。在一位书友的提议下,我仅花了80几块钱买了一本书,又一次和三十几位书友一起边读书边分享,边探讨,边感悟着升华了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从此也打开了我对于文化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今年还有幸把张克群老师的杂话建筑系列图书津津有味的读完了,感受其中,享受其中。
最后要说的一个角色就是学习者的角色。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的过程。但就像上面我表达过的,我把成长看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任务,仅仅是认为自己在学校当中完成了就可以了。
但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现在我意识到了,也有很多人意识到了。
成长本身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
干货总是在后头,哈哈!
说说向孩子学习这件事情。
当我们有了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向孩子们学习,为什么这么说?
这里的儿童不是指年龄上的儿童,而是生命状态的那份纯粹,对于观察视角的那份纯粹,表达的那份纯粹,行为的纯粹等,和孩子一起互相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做孩子的榜样。
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陪孩子长大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因为自己就在做成年人的自我教育的内容,用传播生活中心理学的方式,从提升认知带动成长,疗愈生命到价值的实现。
未来学校的未来教育重点会放在优势成长上。
挖掘个人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有自信,实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教育场景。
教育应该让人变得更幸福,前提是更有学习的自信。
所以,教育的内容是和生活、生命有关的更加密切的知识与技能。
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的复杂体系。
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未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