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9.15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题解】
此章意思是说,子张的仪表和德业都非常出众,但还达不到仁的境界,其目的是在鼓励朋友。
【译文】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是难能可贵的了,然而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
【原文】
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题解】
此章是曾子对子张的评价,说明仁的境界难以达到。
【译文】
曾子说:“仪表堂堂的子张啊,很难和他一起做到仁。”
//我的感想//
也来评判一下,目的好,效果会怎样?
反过来说,因人而异。
因为是“子张”所以这样说。
我表达的是,子游为了鼓励子张,目的很好。
站在子张的角度,如果子张处于“固定型思维”,那么对于这样一句话会是接纳还是会抵触?
而现在我有这样的思考,也正是我的思维处于“固定型”里边哈。
反过来,子游正是了解子张并不是固定型思维,而是成长型思维,所以这样一句话,对于子张的益处相当之大。
那对于曾子所言,“谁人不说人”?包括当面或者不当面。
回过头来,现在我们常常讲沟通方法时,说要不评判,不建议,可想而知其中的困难了(这句也是评判)。
语言本身自带局限性,评判一个人,当然也只是一个角度而已。
所以如何去评判,又如何接收评判,都是需要我们思索的问题。
而如何在沟通时不评判,更是需要研究的课题了。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