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电子游戏”四个字,很多家长都如临大敌。育儿和早教领域对于电子游戏的负面评价更是数不胜数。
有相关报道称,2020年,我国超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增长趋势。
近日,一位从事20年游戏开发的资深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卖鸦片的人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抽鸦片,做游戏的人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玩游戏,因为他知道孩子适度的玩游戏无害,是开发智力的。不能说家长、孩子都玩游戏,孩子失控了,把责任推给游戏厂商。”
此言论一出,立即引发热议。
电子游戏真的可以开发智力吗?
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究竟谁的责任更大?
1、电子游戏可以开发智力吗?
人的大脑是可以定向培养的,玩游戏玩的越多,游戏能力就越好。但是把游戏能力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否可行,结果难以判定。
聪明人可能在游戏里更加厉害,但是普通人想要通过玩游戏提升智力,emmmm......感觉挺有难度的。
2、未成年人要完全禁止游戏吗?
还是那句话,堵不如疏。防止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最正确的做法还是从源头做起,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需要放松、休息都是本能需求。游戏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压力、缓解情绪。
但对于孩子来说,电子游戏的成瘾性非常可怕。如果小时候不加管控的放任孩子沉迷游戏,等孩子大一些了,需要抓学习成绩时再去禁止玩游戏。网瘾少年们大概率会不服管教,产生逆反心理。
世界卫生组织在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游戏障碍”电子游戏上瘾行为被正式列为“精神疾病”,并界定了“游戏精神障碍”的三大特征。
1、无法自主控制玩游戏的起止时间,频率,强度,时长和情境等方面。
2、将游戏的优先性置于其他重要事项和日常活动之上。
3、在游戏已产生负面影响之后,这种行为仍然持续或变得更为严重。致其行为模式已经足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及职业等其他重要职能领域严重受损。
对于低龄化、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们来说,电子游戏可能不是放松、娱乐时最好的选择。
适合孩子们的游戏应该是愉快且有益的。
付出又有所得,这就是罗弗超轻粘土所倡导的价值。
文章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