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于凯恩斯主义时代,各国央行开动印钞机,借明天的钱,今天花。
只要社会生产力不断上升,收入不断增加,可以还的起借的钱,这个模式就可以运行下去,《三十分钟读懂经济学》介绍的很清楚。
但随后呢,多印出的钱是均匀的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吗?不是的,钱的流动像池塘中的涟漪,越靠近中心,越有利。央行撒钱出来,由核心向社会边缘扩散。
拿到钱的人是聪明的,是追求效率的,钱会想着方法去回报率最高的地方,现在看来国内近二十年,是流入了房产。
由北京向其他一线城市,最后二三线再到县城去,过去几年,很多人会有感受,年初没买房,一年又白忙,《21世纪资本论》也对这类事有结论,“资本的回报率永远高于劳动回报率。”
那钱为什么会流入到房产,以及未来是否还会不会进一步流入呢?
这需要从财富的源头说起。
财富的表现形式为所有用物品的价格,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虚拟,但物品的定价又取决于人类的共识。如果大家觉得它值钱,感觉需要它,就是个空气,都能有不低的价格。(网上有卖不同地区采集成罐的空气)。
在达成共识都想拥有的情况下,如果它在稀缺,那么价格必然飞起是无疑的。
但问题在于,人对于绝大多数物品价格的共识是变化的,比如,八九十年代的邮票,及后来的君子兰、藏獒、普洱茶等等。
所以与其我们去想着去找风口,去赌未来什么变化能成为共识,换个角度,不如咱们想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什么需求是不变的。
就像贝索斯说,“大家都在考虑“变”,但顾客对于优质的产品、便宜的价格、快速得到自己的物品的需求永远不变。”
需求不变,共同需要,我想到的是"衣食住行",人们四大基本需求。那这四样需求里面什么是稀缺的呢,什么稀缺现在屯什么。
并且它不受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大规模生产的影响,持续拥有稀缺性。
衣食住行四类中,衣服显然不是,大家的审美时刻在变,过去的时尚,未来就是老土。
食物肯定也不是,并且还不易保存。
出行,科技在发展,我们要么屯不起,要么未来无用处。
那最后剩下的便是“住”。几千年来,大家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这一要求是不变,现在是,未来也是。除非科技发展到将意识传回电脑里,像黑客帝国一样,我们永远生活在Matrix里面。如果真是那样,别说房子了,什么不值当去囤了,反正梦里,每个人都可以是上帝,想干什么干什么,想有什么有什么。
房子的稀缺性又取决于地段的稀缺性,城市中心的地段最为稀缺,一线城市又相当于中国这个“大城市”的CBD,核心中的核心。能买多买,买到不能再买。
封建时代,农业生产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所以囤地,当地主让别人来种自己收租,是划算的。
工业时代,人们进城生活,拼命买人口大规模净流入城市的房产,收租让别人来住,同理也是划算的。
很多人说那我买基金、买股票不行吗?难道就不能发财吗?可以啊。当然可以。但是比例问题,我们见过身边有多少人通过买基金、理财、股票发财的,都有多少人,他们是什么社会地位,比对下自己,我们走相同的路能不能走的通。
很多人说难道农村就没价值了吗?农村土地就没有价值了吗?有,肯定有价值,但价值不大。首先你得有大规模的土地,其次,还保证有高额产出。这对普通人都困难模式。
生产方式变了,进城是趋势,如果还想回农村,可是咱们未来的孩子呢?他们大概率还要回到城市,还要继续竞争,但只能一切从零开始,还上当年他们父母欠下的!
所以,抓紧买稀缺地段的好房,买定离手,慢慢收租,坐等上涨,剩下的时间该学习学习,该工作工作,岁月一切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