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时候,真羡慕自己能活在小说的世界里,那里充斥着幻想与冒险、勇敢和黑暗,在永无止境的斗争中收获人生的成败。与现实世界相比,那里的爱情总是让人感天动地或者痛不欲生,那里的生活要么平平淡淡,要么坎坷曲折,那里的人们也总是那爱憎分明,但不管如何,总能在最后的结局里获得人们心中最大的欣慰,这就是人世间最渴求的平衡。
然而,小说里的故事总是虚幻的。现实中有太少的人会像故事里的狐妖一样甘心为爱的人放弃千年道行,也更不会有人为了美人而放弃江山,南朝李煜、大唐玄宗尚且如此,更别提生如草芥的我们。
一直以来,我都不太能搞懂那些和尚道士们为什么放着大好的世界不去经历,非要去那小小的庭院里青灯为伴、虚耗光阴,现在我算是看透了一点,或许他们大多数都是为世间人情所迫吧。当一个一直生活在小说世界里的人突然有一天看清了这个世界,那他离出家就不远了。
佛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人自生下来,就有千丝万缕的情思,那是亲情;再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见解或感想,就产生了友情、爱情...
真如佛曰:本来无一物吗?
我能理解到极限也就是这样:这是一种成全他人与自我成全的行为。
情之所起,一往而深,自一出生就欠下的情债,是一辈子也还不清的。硬要偿还的,便不是情了,而是债,越是还欠的就越多的债。
回到现实的思想来,再来看这些刚刚敲下去的文字,想想他的来源,便是也离不开小说的教化,虽不如现实中各种生钱的技能来的实用,但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现实虽比不上小说里的世界,但我们完全可以像小说里的人物一样活得棱角分明,成就一段传世佳话。
自我能力的范围之内,姑且将这世间之人分为三种,一种是成全他人,一种是自我成全,第三种便是前两者居其中,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如果真能时时事事做到成全自己又成全他人,那世间便不存在善与恶、情与债了,这是天道。
现实世界遵循天道而行,小说里的世界也同样。如果小说里的主人公遇见什么事情都能克服,轻易地遇见自己爱的人,一生相伴到老,无忧无虑,这样的小说你还看吗?
这就像一面镜子,你看到的,只是小说里的自己,而真正的自己,也正被小说里的你偷窥。
这是一种细思极恐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