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6-王婵
我们知道绘本是从西方国家传承过来的,耳熟能详的大部分经典绘本也是国外作家创作的,不过可喜的是近几年国内也出版了很多优质原创绘本,今天分享一本《团圆》的绘本。
全篇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讲述讲述爸爸回家过春节的经历,这样的春节场景几乎每个家庭都在上演。
爸爸在外面盖房子,一年只有春节才回家一次,爸爸回家了我没有想象中的惊喜,而是远远的看着很陌生的感觉,爸爸一把抱住我,我吓得大哭起来。
爸爸给我和妈妈买了新衣服,吃过饭后,爸爸剪了新发型,我坐在椅子上看着镜中的爸爸越来越像以前的爸爸了。晚上我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睡觉,听着他们轻轻地说着话,好安心好满足。
看到这里突然很心酸,老公因为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出差,女儿还小,最长的一次出差了3个月,回来后女儿躲在我身后不让爸爸抱;
和书中的爸爸一样,老公每次给孩子们带很多玩具和吃的,孩子们兴奋地吃着玩着,很快骑到爸爸脖子上,叫着闹着打成一片,就像原来在家时一样。
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浓重的节日,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这一天,不管多远,交通多拥堵,火车票多难买,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
书中描写了春节的传统习俗,窗沿上挂着的大红灯笼,贴春联、舞龙灯、堆雪人,吃团圆饭、祭祖怀念先辈,大人小孩穿新衣,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和小时候一模一样,那时间生活条件差,平时穿得朴素吃得简单,也没有什么玩具,最兴奋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能吃到很多好吃的,各种美味佳肴,平时难得一见的水果零食,穿上美美的新衣服走亲戚拜年得压岁钱。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吃的穿的随时能满足,通讯的发达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也体会不到小时候那种过年的味道了,人情也淡了很多。
亲情是这本绘本的主旋律,并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由一枚好运硬币在过年的日常中慢慢地展开,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日常一样。
和爸爸相聚后,从排斥到渐渐熟悉。吃汤圆的时候,我吃到了爸爸包在汤圆里的好运硬币,我高兴极了。在拜年的路上向大春炫耀了我的好运硬币;
年初三堆雪人我发现好运硬币不见了,找不到我大哭起来,幸好晚上睡觉的时候硬币从衣服里面掉出来了。
这也是书中的爸爸在家的最后一晚,明天又要重新出发,画面从开始的欢乐喜庆转为淡淡的忧伤,妈妈为爸爸收拾行李,不时别过脸庞拭泪,爸爸低头穿鞋,紧锁的眉头和沉重的表情,又是一年的分别。
临走时爸爸对我说:“下次回来,带洋娃娃给你!”我拼命的摇头,把好运硬币塞进爸爸手心:“这个给你,下次回来,我们再把它包在汤圆里。”
全书结尾,情感也达到高潮,跟着书中的情节一起读到这里不禁有些哽咽。为文中的父爱亲情感动,如果说母爱是关心与呵护,父爱就是一种沉默和坚实的依靠。
生活有很多无奈,短暂的相聚后又是长久的分别和等待,也正是有了离别,才会感受到相聚的难得,从而更加珍惜家人的相依相伴,珍惜亲情!
《团圆》这本绘本透着浓浓的中国风,读起来亲切、温暖,从封面开始,每一页的画面都点缀着大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团圆的中国红;
这是一个幸福团圆的故事,也是一个心酸离别的故事,每个人在故事里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曾经是孩子,等待远行的父母归来;成年后在父母殷切的期盼中,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拼,与父母相隔两地,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
多年后有了孩子,工作忙碌,为了生计奔波,加班出差是常事,孩子又成了小时候的我们,在家守望着我们早点相聚。
团圆、离别;再团圆、再离别……大大小小的团圆和离别构成了我们的人生。
作者简介:
余丽琼,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艺术硕士,现任《东方娃娃》主编。著有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多部,并长期创作和翻译图画书。
画者简介:
朱成梁,1948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热爱图画书创作,并从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和艺术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