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学生的故事:一个陌生的来电
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题记
1.有事没事,多拍拍学生的肩膀
“老师你好,我是晓晓的妈妈,我想给你说点事。”正在调整手机的音量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
眼看讲座就要开始了。我想早点结束话题,如实相告:“对不起,家长。你可能搞错了。我今年没担任班主任。”
“老师,我知道你不是班主任,也知道你在外地学习培训,可我还是很冒昧给你打电话,因为我们晓晓很需要你的帮助。”对方的声音很急切。
我当时脑海里浮现出好几个女生的脸庞——究竟是第三排那个瘦瘦的女孩?还是最后一排那个清秀的女孩?还是墙角那个默不作声的女孩?……
这几年不当班主任以后,记忆力越来越差了。以前对班上的学生过目不忘,现在却只能记住班里那些活泼开朗的和调皮捣蛋的学生。
听家长说明缘由后,我内心升起一股深深的愧疚感。
原来,升入高三后,晓晓压力比较大,情绪比较抑郁。我外出学习这几天,她一直请假在家,带她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可她就是不愿意返校上课,推说身体不舒服,甚至扬言不想再上学了。家长很着急,请亲戚朋友轮番劝说,就是不管用。无奈之下向我求助。希望我能够给她打个电话。
家有高中生,我深深理解一个母亲的无奈和焦灼。当然不能拒绝她这个微薄的请求。报告已开始,我换了个比较隐蔽的姿势,压低声音和她交流。
据晓晓妈描述,女儿在家里经常提起我,很喜欢我和我教的语文课。曾多次提到一个细节——拍着她的肩膀夸她作文写得好,文笔流畅。
我很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关注这个女孩。尤其是,她竟然对一次微不道的鼓励念念不忘,这一点更令我惭愧不已——早知如此,我多和她说几句话,多对她微笑几次,多给她点几个赞,是不是就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了?!
青春期,尤其是高三学生,在突然感觉到高考的压力和前途的迷茫时,往往会生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挫败感,甚至会否定自己,怀疑人生。在这“至黑至暗的人生阶段”,任何来自外人、特别是教师的肯定和赞美,都会变成一束光,给她温暖和力量。但她的家人,不行。
虽然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帮到她,但我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万一管用呢?
末了,家长告诉我晓晓的手机号码,并千叮万嘱不要暴露她曾经和我通话的细节。其实,她多虑了。因为我也是一个高中生的妈妈,怎么会不知道这起码的常识?她们是那么敏感和倔强!
挂断电话后,我没有立刻拨号。虽然妈妈强调说自己已经避开了女儿,我还是不大放心。演双簧可不能漏了馅儿,得缓一缓。
2.保持内心的光亮,说不定你会拯救谁
当时,给我们做报告的徐老师正好分享了一个很相似的案例:
班上有个很偏执的男生,喜欢尼采,喜欢狡辩,像一个手持利刃的斗士,对老师和同学们是各种挑刺儿和批驳。有一次气得她在教学楼走廊情绪失控,直接把手机飞了出去。结果对方很得意,一脸无辜和看戏的表情。
他桀骜不驯的性格令所有人头疼,大家几乎不再对他抱有幻想的时候,却因为一件小事,令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那天,家住嵩县的他态度强硬要请假回家,可按照班车的惯例,最后一趟发车的时间点儿已经错过。出于班主任的责任和警惕,也出于对学生和自己的保护,徐老师坚持开车送他,并在得知他还没有吃饭时,顺便在路边的快餐店给他买了包子和小米粥。
其实,在徐老师把车开出西峡没多远,就赶上了那趟开往嵩县的末班车。她自己也没把这件小事看得太高尚和伟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件小事却在孩子的心头掀起了滔天巨浪!
第二天,他自己又返校了。
他把自己多年的最爱——批注满满的尼采书籍封到箱子里,收起了一身的“武器”和“武艺”,开始全心全意投入到了学习中。
班会课上,他主动检讨,主动揭秘,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判若两人的根源。正是那次“那次难忘的经历”让他放下了一身的盔甲,发现了自己的柔软和世界的美好——老师,不是敌人是恩人;自己的行为,不是勇敢是荒诞。发愤图强后,这个男孩的成绩像坐上了火箭,嗖嗖嗖往上窜,最终考入名校。
徐老师说,做梦也没有料到,路边买来的一杯粥、几个包子和一次普普通通的送行会产生这么神奇的魔力!徐老师的讲述让我更坚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对学生和的重要意义。
老师,要首先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哪怕是一个招呼,一次问候,一句鼓励,一个拥抱,都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保持内心的光,说不定谁会借着走出黑暗!
3.现在的学生真的很脆弱
忽然想起了班上的另一个女孩。
第一次作文课,她写得比较快。我一看问题比较多,就直接把她喊到讲台上面批。因为她入班成绩不错,就对她寄予较高的期望,所以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她在立意、布局、构思、选材等多方面的问题和缺陷。
当时她满脸的委屈和尴尬,可惜我却没有放在心上。直到说完后发现有其他学生停下了写作,在看向讲台,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和不妥。
打发她回去重写。面批第二本作文时,我关小了自己的音量,用悄悄话的分贝指正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就这件小事,惹了祸了!可我当时还蒙在鼓里。
第一个女生一连几天闷闷不乐,我却没有发现异常。
前几天提问她背书,站起来不吭声,一脸哀怨地看着我,眼里泪光点点。看样子不敢轻易罚站了。
下课后,把她叫到办公室。她的表情不太友好。
“咋回事?对老师有意见?”本是打趣她。
“是的。”她一脸坚定,回答得这么直截了当,真吓了我一跳。
“为什么?请问老师哪一点做错了?”
“那天,我和xx的作文写得都不成功,可是你给我面批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很重,皱着眉头,声音很大,全班学生都听到了,都在看我的笑话。可是轮到xx,你说话很温和,表情也很舒展。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你为什么对我那么狠。是你先对我有成见吧……”
说着说着,她居然哭了起来。
我瞬间觉得自己成了罪人。慌忙给她抽纸,拉住她的手磕磕巴巴地道歉:“真对不起……我也想到会对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是我大意了……当时老师看你文章不好,有点着急……以后我再也不会这样了……”
正准备问她“要不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解释一下这个事”时,她忽然破涕为笑:“老师,没事了。我原谅你了。”
——又让我吃惊了一次!
——我还没正式道歉呢!
没想到那么小的事却惹那么大的祸,更没想到这么大的委屈瞬间就被平复。
我做了什么?
好像什么也没做,又好像什么都做了。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年轻的心总是那么偏激,那么宽容,那么容易记仇,也那么容易满足和感动,那么容易被改变和刷新——上一秒钟乌密布狂风暴雨,眨眼段工天就风和日丽,像换了人间。
这一幕,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应该会觉得非常熟悉吧?
尾声
那天报告结束,我给晓晓打了电话,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盘问她为什么,我只说和她班主任通电话时,听说她请假了,叮嘱她好好休息;还告诉她:我们当天结束培训返回偃师,希望明天的语文课上,能看到你熟悉的笑脸。
结果,第二天,她出现在了我的语文课堂上,如一朵静静绽放的白玉兰。学生自由朗读,我路边她身边时,悄悄地给她竖了个大拇指,她冲我甜甜地一笑。瞬间世界变得无比美好。
作者:付卫平,偃师市实验高中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洛阳市优秀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