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继续往下翻译
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
原来猴王感到人生无常,生死不由自主叫做道心开发。出现了一个之后会经常见到的核心词,道心。这个道心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向道之心,一个是大道之心,或天道之心,天地之心,天心,真心等等。实际上后面一种解释也就是指的天根,灵根,真金等等。只不过是语境情景受众等不同,所以用词常常不同。这点确实挺闹心的,弄不清楚的话看起来很看起来费劲。
此处的道心还是主要指前一种,向道之心。
猴王发下志愿,要超脱生死无常之苦,只因猴王有此愿,世间从此有了一位齐天之大圣人。
猴王准备飘扬过海了,小猴子给猴王准备了一堆好吃的水果,真羡慕啊,纯天然无污染,粒大皮薄。
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部洲地界。这一去,正是那: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
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猴王独自一人,无依无靠,行于尘世大海波涛之中,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虽处于尘世大海之中,却无世俗之欲望心愿,即名利等。休俗愿,是全都放下这些一心寻仙访道。无忧无虑而心地清明渐渐明悟人生根源。
前面说过,东胜神洲属木是生机发起之处,象为青龙,元者,始也,首也,元龙者即是生命的源头,根源。所谓会元龙,正是要穷究生死的根源。也即是前面猴王出海寻仙问道所要办的事。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即是说将会遇到知音者,将源流与其说破使其于世间万法融汇贯通。总之,总是在强调源流而已。这首诗是呼应前后文的。前两句总结前文,后两句照应后文。
然而前面猴王不是已经找到源头了吗?为何还要在去找?前之源头乃概括描写,类似大纲,后之源头是比较具体的内容过程。其实西游记里面的诗词大多是在总结文章的内容,看不懂故事里的譬喻的话,完全可以看看诗词去了解故事内容到底在讲什么。
话说猴王到了南赡部洲地界,穿州过府,行于市尘中穿人衣,学人礼,说人话,是由兽而成人。
没有人奇怪为何猴王能在人类居住的南赡部洲走街串巷没人管吗?南赡部洲属火,心属火,故南赡部洲是人心之域。南赡部洲与北俱芦洲相对,北俱芦洲属水,身(肾)属水,故北俱芦洲是物性之域。北俱芦洲,具是顺其物性者,即禽兽之流也。猴王从东胜神洲往南赡部洲以兽身学人伦之道,是早已远离北俱芦洲之域也。
说说四大部洲的名称意义。要知道这本书是西游记,多用象,数,不是传统佛经。就像后文的给孙悟空取个姓一样,是取猢狲之拆分子系之孙字。东胜神洲,胜者月生,月者肉也。前面说过,东胜神洲是生机散发之地。也就是生身之地。西牛贺洲,贺者加贝,牛与贝皆是值钱之物,故西牛贺洲为有宝之地。南赡部洲,赡者,有赡养之意,部者有分别之意,为身心劳苦之地。是谓万事劳其形,百感忧其心。究其所源,总是心念所使,故为人心之地。北俱芦洲,俱者人具,具有器物,尸体之意。芦字草户,草乃蒙昧之象,户为一尸,亦具尸意。南赡部洲为心,北俱芦洲为身,相互对应。也就是说呢,这个尸就是身体的意思。但之所以认身体为尸,总是因顺其物欲。西游记后文有真武大帝威震北方,剪伐妖邪之段落。妖邪者,即禽兽之欲也。好听点也就是物欲。是顺其物性而蒙昧无心,身即为尸,等同禽兽。故北俱芦洲为物性之地。近结尾处唐僧乘无底船泱下之死尸,即为同一性质。
一段原文
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偏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
南赡部洲一诗,总在写日日忧思,俗愿难休之象。
另外注意一个词,身命。身命即是性命,生命。西游记后文讲会多次讲到这些的。
猴王在南赡部洲不觉已八九年馀,八九七十二,不觉而合七十二候,是自然间已圆满了为人之行,人性无亏矣。
人道之尽,即仙道之始。故猴王重新起航,西天取法,径至西牛贺洲。
忽见一座高山,这座山就是大名鼎鼎的灵台方寸山了。说忽见,正是自然而见,正如发现水帘洞一般。
此时作者又写诗一首,如下:
千峰开戟,万仞开屏。
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
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
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
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
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
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
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呢?看看这个环境描写,无非是写出了一副清虚寂静之景。之前解释过,西游记是很注重取象的。借象达理,看懂这个过程了吗?
此时忽然遇到一位樵夫,樵夫唱了个歌,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衍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不知道看到这段想没想到什么?刚才分析过猴王于南瞻部洲学人道,此樵夫的生活状态正是前之悟空于南瞻部洲之状态。大异于常人俗愿满怀之辈。也就是人道圆满之态,作者写此樵夫之境遇,正是呼应前之猴王之境遇。正如论语中孔子称赞颜回之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么简单的生活孔子他乐个什么?为何乐在其中?这正和前面石猴称美猴王为同一含义。充实之谓美,美而乐,乐而美。额,想到了优乐美。难怪周杰伦也要为其代言,实在是名起的好。
接着猴王就赶紧去见这个樵夫了。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的话来?”樵夫道:“我说甚么神仙话?”猴王道:“我才来至林边,只听的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
猴王叫樵夫为老神仙,是认此人道圆满者为仙。作者于樵夫之口明确说明,此非神仙。然神仙与樵夫舍下相邻。前面说了樵夫之境遇即石猴之境遇,神仙其亦与石猴相邻。也就是说石猴之所以从南赡部洲到西牛贺洲正好就碰到了这个灵台方寸山,正是本就相邻之故。还是那个意思,人道之尽头即是仙道。正如后文唐僧之过两界山一般。
接着往下说,神仙传樵夫神仙词是因樵夫日常烦恼,也就是天天经常烦恼。传这个词是解烦恼用的。词名满庭芳,同充实之谓美之意。重点提一下,神仙之词是用来解烦恼的。目前来看,也就是说,神仙是无烦恼者。樵夫者,同此石猴,南瞻部洲圆满人道者,虽能于尘世安然生活,犹有劳苦烦恼所类,仍未彻悟源流。不过不要紧,去得烦恼与忧虑,元龙从此自相会。前说樵夫类同石猴,然而樵夫是要念神仙词的。劳苦烦恼,乃南赡部洲人之象。而石猴虽不念神仙词,而早已同于神仙词之效。是以樵夫不能与神仙修行,而石猴则可。
接着樵夫就为石猴指出了神仙所在,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好神奇啊,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斜月三星洞是指心吧?没错,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灵台方寸山,简称灵山,石猴西行,灵台方寸之间,有一个心洞,洞里有一个须菩提祖师,徒弟不计其数。
唐僧西行,灵山之上,有一座大雷音寺,寺里有个如来佛祖,坐下诸佛菩萨罗汉不计其数。神奇吧?这个灵台方寸山当然不是那个灵山,这个须菩提祖师当然也不是那个如来佛祖,正如这个石猴不是那个唐僧一样。然事不同而理同,人不同而行同。总是要表达同一个原理。还有神奇的地方呢,接着来。
稍微加几个字。西边有灵台方寸山福地,斜月三星洞洞天,洞天中有位须菩提祖师,徒弟不计其数。东边有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洞天中有个先天灵根美猴王,先天灵根化生万物。总见这些不是巧合,乃作者特意安排对应。要说这灵根美猴王等同菩提祖师,为何还要来寻祖师学法?之前解释过,石猴乃后天之先天灵根,隐而不显。是原本深藏,此时之石猴未复本来之天性,也就是本来面目。前者天性顺时被习性所掩,今者去习性之覆而重新展露天性,一顺一逆,也就是道家的顺为凡,逆为仙之说。
前面说过,石猴即金猴,眼放金光通天彻地,是本性即金性(取象),即真金,水中金等,石猴本生东方,东方属木生机之地,石猴生于东方,是金(阳)木(阴)相并,阴阳相合,先天太极之象。金光隐去,是金木不并,阴阳已分。东方独木难支,也就是一些丹道中所说的我家一己之阴。返本还源,因阴阳已分,还需阴阳相合,是以需要寻得真金,或者说真阳,先天真阳,再精确点是后天中先天真阳。强调一下,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先天无形,后天有形。以及轻清者为阳,重浊者为阴。这些都是西游记开篇里就写到的东西。
接着说,那么真金在哪呢?西方属金,杀机生发之地。因真金在西方,真金即真宝,是以石猴要到西牛贺洲有宝之地学道,学七十二般变化与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回复先天本有之刻度。也即唐僧十万八千里西天取经之缘由。因西方为杀机之地,故这个又称作杀机里寻生机,死中求活。东方是石猴出生之地,石猴是主角嘛,也就是我家。西方与东方相对,也就是他家,丹道里,这个真金,这个就叫做他家不死之方。都是取象来表达一些道理,不是真有什么具体的生啊杀啊,我家的啥和他家的啥之类的人类具体行为。
好了,这些以后再谈,继续往下翻译。
对了,刚才谈到斜月三星洞是心没错,但是这个心的地位是可与大雷音寺并列的,所以并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那个心的概念。那个平常之心是南瞻部洲地界,这个是西牛贺洲地界。以见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次元上的。这个心,也就是真金,真阳,西游记开头的天心,天根,先天灵根,是源头,也就是说是心源,源头是先天,也就是先天之心,道心,而南瞻部洲地界的是后天之心,人心。这么说不知道讲没讲清楚?
在说另外一半吧。既然西牛贺洲地界是心源了,那么东胜神洲地界就是身源了,分属先天。北俱芦洲呢,之前说过是物性之域,也就是和人心相对的后天形象之身体(物性)。人和禽兽的身体属性没什么区别,完全顺着身体本能(也就是物性)行动就是禽兽了。礼记里有一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是说的人的物性,食色之性。动物们是不是也是以这个为主的?孟子一书里有个反面角色说的一句话,食色性也,广为流传,这是把北俱芦洲当成东胜神洲了。要注意的是北俱芦洲外,还有个身源东胜神洲生机发出之地所在。虽然很难转移就是了。不过不要紧,后文里还会不断谈到这些问题的。
继续,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三加四等于七,七,也就是易经七日来复之意。所谓七日来复,易经里一个挂不是六条杠杠嘛,七条就是重新变成一条开始,也就是开篇的子会一阳生,天心始现之意。这句话翻译一下见今就是现在,就是说修行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就从这个七日来复,一阳生,天心现的时候开始。这就是直接解释这个须菩提祖师的要义了。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须菩提祖师本来是和石猴相对应的。石猴是先天灵根,先天灵根,又叫作天心,道心。这个菩提祖师也是同样身份。佛家有云,烦恼即菩提,前者传神仙词与樵夫解烦恼,可见化解烦恼,即得菩提。菩提祖师在哪遇见?就在那无忧无虑无烦恼处。另外,佛经中须菩提是释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按照西游记里类同的原理,须菩提与如来佛祖意义相同,说是如来佛祖的弟子也没啥问题。后面的小路向南七八里,是个坤挂,就是六条一样的两半小横条那个。这个坤卦纯阴,在变化就是一阳生,也是七日来复的意思。
话说猴王走到了洞天外,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牌,约有三丈馀高、八尺馀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描写洞天外静无人际之景,是明示此洞天在寂静无人之处。无什么人?不可能是地球上哪个无人区吧?是无南赡部洲之人。南赡部洲是人心之域,所以此洞天是在安宁寂静而人心沉寂之处。什么是人心沉寂?就是无忧无虑无烦恼的状态嘛。无人心不是指的和死人一样麻木哦。反过来说,人心就是指的思索忧虑烦恼愁苦等等。忽回头,看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石碑。是明示人要回头,回头方能见得此处。石碑三丈八尺,三八二十四,合二十四气。同花果山仙石的数字同义。
猴王在松枝上玩耍,是静极而动,七日一阳复,同之前一样,都是一个意思。坤挂纯阴,主静。阴下生阳,静极而动。即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皆是在表达同一个道理。
之后猴王就被一个童子接引到洞里了,终于遇到了老本家须菩提祖师。
祖师坐下三十个小仙,又是卦象。不分析了,也不咋影响。主要是对易经八卦不太了解。
作者又做了一首形容祖师的诗,如下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好诗!好诗!总之是形容祖师的伟大与造化。反正我们已经知道这菩提祖师的跟脚了,也就知道这些到底都是在形容什么东西了。这里面几个词注意下,后面还会有许多同义的地方,大觉,妙相,不生不灭,全气全神,空寂自然,真如本性,与天同寿,历劫明心。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是已识得根源,虚心至诚矣。
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
是明示狡诈虚伪之徒不得入于此洞天之内,亦修不得道果。正与猴王虚心至诚之状相对。
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
弟子即修道者,是说老实者方是修道者,方是菩提祖师弟子。老实即真而诚也。
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州?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此问答点出猴王如何到达此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是于尘世中逐渐行来,是个行者。既然到得此处,寻得根源本性,是以祖师问行者寻得的性是什么?此是示之以读者之问。猴王答无恼无嗔,一生无性。恼与嗔乃是物(兽或气血)性,非是根源本性。然无物性亦算脱离兽域,完成人道。
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甚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
是明示不是此物性。问其父母姓什么,父母者,生其者,取象父母以示根源。是问其根源之性是什么。猴王答无父母,是说此父母非是现实之父母,非现实之父母则无现实中之姓氏。是示此问非问现实之父母姓氏。
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
树者木也,是问其本性为木否?猴王答不是木生,乃是石生,石者金也。总以见根源,或源流,灵根者非是木,乃是金。猴王生于东胜神洲,东属木,生机之所,然猴王原本为金木相并阴阳相合成先天太极之象。入于后天,真金或称真阳隐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两散已失去生生不息之道。故东方虽为生机之处,却已失其生机。花果山一块仙石,石破而生,是阴阳混化混元太极之象,太极而生,即阴阳而生,即是天地生成的,先天之性。让猴王走起来看看,是让其展示出来。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
猴王身上看起来像个猢狲,是其展示之貌也。何貌?阴阳相合太极之象。祖师于其身上取个姓氏,是指示出其根源本性。取性胡,胡者古月,是独阴不生,纯阴之象,不好。所以非其根源本性。孙者子系,婴儿之本论,赤子也,赤子之心,天然之心也。又婴而细,一阳生之象。有儿有孙生生不息,是阴阳相合太极之道。此方是猴王本性。故猴王满心欢喜,言好,言今日方知性。识得本性寻得灵根,还需长养灵根。有姓不能无名,是以取个法名,长养灵根之法也。呼唤者,召回也,好呼唤,是顺为凡,逆为仙,恢复先天灵根之意。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
祖师门中十二个字,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是说入此门者,为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者。反之,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皆从祖师门下出。排到悟空,正当“悟”字。悟者,吾心也。是恢复灵根之法,正在吾心之中。即题目心性修持大道生之意。取个法名换做“孙悟空”,心中修何法?即悟得真空之性。正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真性本空,真空即性,真空生妙有,妙有源真空。道生一,无中生有也。
至此,孙悟空终于出现了。
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