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
从他记事起他的父母就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假回家,他下了大巴车,意外地没有看到来接他的父亲。
他只好自己打车回家,到了家门口,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他背不下父母的手机号,便找了个黑网吧玩了两天两夜。
假期结束后又自己一个人回到学校,让老师帮忙联系了家长才知道,原来他家上个月搬家了,父亲因为装修和生意的事忙得焦头烂额,记错了他放假的日期,这才闹出这样一桩乌龙。
初中时的我是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笑话来听的。那时候,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很羡慕他。他有大把的零花钱,想买什么零食玩具便买什么。翘课上网这些我们只敢想不敢做的事,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考试考砸了也不必像我们一样担心被父母打骂。
到了初三,这个男生彻底不来上学了,终日和一群不良少年一起“混着”。老师叫他家长来过好几次,他父亲腕上戴着名表,母亲穿金戴银,一看便知家境优渥,可两人的眉头却始终深锁。
后来听说这个同学又转了学,不久就因为打人被新学校开除。他家里人花了大价钱疏通关系帮他搞了毕业证,又送进了贵族私立高中,依然是寄宿制的。
我相信这个同学的父母一定是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的,所以才会拼命努力赚钱,让孩子过上好日子。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也心甘情愿地帮孩子收拾残局。可他好像忘了,他所给予的,未必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2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猕猴实验
他把刚出生的小猕猴从猴妈妈身边强行分开,放到一个有两个代理母亲的笼子里:第一个用钢丝做成,为猕猴提供奶水,第二个则柔软的绒布做成,没有乳汁,却可以为小猴提供温暖与怀抱。
按照“小孩儿有奶便是娘”推断,研究人员预估小猴会亲近铁丝母猴,可实验却发现,幼猴大部分时间是和“绒布妈妈”一起度过的,当没有“绒布妈妈”陪伴时,他会恐慌地缩成一团,却没有去“金属妈妈”那里寻求慰藉。
后来,这些猕猴成年后回到猴群中,基本上都表现出冷漠、孤僻、不合群等各种心理问题,发情了也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让其人工受孕生下孩子后,或残忍地虐待孩子、或直接咬死。
张泉灵在《奇葩说》里的一句“你们以为有了一个婚姻,女性在里面就不是单身妈妈了吗”引起了无数正在经历“丧偶式婚姻”的女性同胞的共鸣。其实这道理对孩子来讲也是一样啊。并不是父母双全且未离异就算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了,母亲温暖的怀抱、父亲慈爱的眼神、一家人甜甜蜜蜜的肌肤相亲才是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东西。
3
很多新手爸妈工作都很忙,把孩子甩给爷爷奶奶带,回到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孩子还小,跟他们说什么都听不懂,再说以后还有几十年的时间要共度,不在乎一时。
可是,幼年时没有得到充足雨露浇灌的幼苗,以后纵然用再多名贵的肥料培养,也很难像从小悉心培养的树苗一样枝繁叶茂。
上个月,林郑月娥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成为香港首位女特首。她是个政坛女强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两个儿子都被她培养成了剑桥大学的学生。
她在专访中说:“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
在她心里家庭和自己的事业同样重要,她的两个儿子考到英国读书,她便向香港政府申请降职调至伦敦办事处工作,一家人都搬往伦敦生活,以便更好的照顾两个孩子。
试问,有几个人的工作比特首更加重要?又有几个人的时间,比领导人的时间更为宝贵呢?
再优秀的父母也许诺不了孩子光辉的未来,未来的每一步路都需要孩子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但是我们至少能够陪在他们身边,和他们分享幸福和快乐,帮他们分担痛苦和迷茫。
孩子需要你的时间其实真的很短,如果当时你不在,以后在不在也便无所谓了。
4
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对90后男女在美国留学时因为寂寞而相恋,女生意外怀孕,双方父母便在美国置下房车,让他们奉子成了婚。两个年轻人都是富二代,自小娇生惯养,个性极强,谁也不愿意屈尊降贵去做家务、照顾孩子,两人在育儿问题和家庭琐事上争吵不断,最后感情破裂闹上了法庭。两人都是不差钱的主儿,在财产分割上没有什么分歧,却在孩子的抚养权上争执不下:谁也不想带这个孩子。
这事真是让我气极反笑了,这哪里是父母和子女,分明就是两个人自己还是小孩的人又生了一个小孩嘛。
每个人都不是天生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好父母的,但最起码你将一个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努力去肩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若是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还不如不生。
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块纯白的画布,决定最初染上什么样的色彩的父母。孩子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一副作品,请务必谨慎地对待他/她。而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又何尝不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