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生命的初来乍到,家庭是他的第一个港湾,父母的爱是滋润他心灵的甘露。若没有得到过,这幼小的生命仅仅靠着五谷杂粮长大,必是杂草般倔强,任性,孤独,自生自灭。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从教七年,每年每学期我总能看到几双熟悉的眼睛___躲闪,忧伤,茫然,呆滞。是的,这是十一二岁孩子的眼睛。我很心痛,也有无奈,还有内疚。
记得我上班的头两年,总为成绩差的学生生气,我打骂过他们,他们自然不会生我气,或者记恨我。因为比起成年在外面的父母来说,老师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了,他们懂老师的心,而我却不理解他们的苦。直到最近几年,学生案件的层出不穷,我才开始反思:这些孩子都怎么了?他们的心经历了什么?他们不想要未来和美好了吗?我开始留意我身边的学生们的原生家庭状态。尤其是问题学生。
案例一:小周这个男孩,一开学就给我就下了深刻印象。没有笑容,上课没有参与,作业随便乱写,批评他时,眼睛看着地板,面无表情。老师说的再苦口婆心他都不为之所动。有一次,他和好几个学生都被打了小手。其他孩子都掉了眼泪,唯独他一脸倔强,这让我很震惊,也很疑惑。很明显,他的倔强,实在隐藏着什么?在压抑自己。后来,从他的作文中知道他也是六,七年的留守儿童,爷爷带他和弟弟在家,弟弟还小,爷爷没有太多精力管他。爸爸妈妈呢,总觉得钱没挣够,就一直缺失。当我知道这一切时,我心情很沉重,也很复杂。
我把他叫到跟前:“我知道你不怕打,也不怕骂,你很倔强。你有自己的委屈,也有自己的坚持,总之,以后我不会再因为作业的事打你。希望你有什么心里话,给同学或者老师说说,好吗?小孩子,不要整天愁眉苦脸,开心点。你爸妈他们是爱你的,可能他们有时候的方式方法不太让你喜欢。记住,他们永远都是爱你的。”他还是低着头,但离开的时候,眼圈红了。我的话,触动了他。从那以后,连着好几个星期他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好了很多。我什么都没做,只是站在他的位置上说了几句话,而他就像有了知己朋友一样,敞开了心扉。
那些总是埋怨孩子沉默寡言,不给自己沟通的父母们,真希望你们可以和孩子说说心里话。让孩子的感受得到关注,他们才会明白你们的爱啊!
案例二:前几天我让孩子们在周记本上写了封信,其中小金卓的信让我心酸的想掉眼泪。信中她这样写到:
“爸爸,你答应我十一回来的又没有回来,我很失望。只好盼着过年的时候,你回来,没想到,听奶奶说过年你也不打算回来。我躲在被窝里哭了很久。我不敢在爷爷奶奶面前哭,怕他们说我不懂事。还有,过完年,你走的时候,我很开心地给你再见,是假的。我怕我哭了,你会难过,我不想让你不放心家里。我想你能在家里陪陪我,但你在家了我们家里有没钱生活。”
这个女孩,性格沉默内向,平时住在托管部,成绩一般,属于隐形人那种。我没想到一个孩子的心竟是那么脆弱,敏感,细腻,成熟。
去年有句话很火“孩子,我在家挣不了远方的钱。我挣了远方的钱,就不能管在家的你。”这似乎两难,但其实,只要有颗爱的心,我想表达方式很多,孩子也一定会感觉到,温暖到。也许是我们都不喜欢表达出来,可能隔着万水千山,不说出来,又怎么知道呢?下次开班会,我真想给家庭聊聊亲子关系的事,虽然我也是些浅见。
案例三:小田是我们班的优秀生,也是留守儿童。她曾经在作文中写到,“我不想接我妈的电话,每次都是要我好好学习,听话。我除了说知道了,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挂完电话,我心里空空的。我爸呢,半年多也不给我打电话,我几乎忘了他的存在。”
孩子,是有喜怒哀乐的个体,父母以为他们小,有钱花,有衣服穿,有零食吃,就是幸福,是多么片面的认识。一个人,到了晚年,回忆孩童时代,如果有甜美的回忆,一定是和父母在一起的欢声笑语。或者,某件小事上父母表现出的关爱和教育。
我真的希望,所有的孤单生命被看见,被善待,被呵护,被鼓励。人人都有爱,社会才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