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百度CEO李彦宏被泼水事件上了各大网站的热搜。那天是7月3日,当时李彦宏正在百度AI开发大会上做演讲,突然一个观众走上台上对着他的头上倒了一瓶矿泉水,现场十分尴尬。
李彦宏在短暂错愕中用英文说了句:“What’s your problem?”然后简单处理下身上的水后又迅速调整状态,继续淡定进行演讲。他机智地说:AI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前行的决心不会改变。
李彦宏的发言不仅化解了被泼水的尴尬,也将观众的注意力拉回到大会的主题上,并顺道表明了AI前行的决心。
我们能从李彦宏的巧妙应对中学到什么呢?
有网友通过多视频进行回放分析,认为李彦宏本来是想说"我艹"的,这也是一个男人突然遇袭的正常反应,但李彦宏作为一个高智商人物,根据所在的场合做出了及时的“转场”,把话语变成了一句常见的外语“What’s your problem?”迸了出来。
由于这句英文的中文解释很多,你可以认为他是想说:“你ya有病啊!”或者“你有什么问题”等,如果用中文说前一句显然会激化矛盾,有损自己的形象,如果是第二句显然只是在遇到粗鲁对待或不理智的行为时,一个人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情绪的正常反应而已,容易得到大家的谅解。因此李彦宏用英语表达是非常合适的,顺利的化解了尴尬。让演讲正常的进行了下去。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一些外国名人的身上,他们又是如何应对这种场面的呢?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一次在做一次公开的演讲,台下有个观众在听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走到台前打断了他的演讲,并把一张纸条交给丘吉尔并离开了。
丘吉尔打开字条一看,上面写着两个大大的字——“笨蛋”。很显然地,这家伙是一个是反对丘吉尔言论的反对派人士。
这时的丘吉尔可能会有两种反应:可以暴跳如雷地冲上前去跟对方理论;或者完全不理会,假装没这回事,但心中生着闷气,继续往下演讲。
但丘吉尔适当的采取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顺利的反击了回去。
丘吉尔把字条上的“笨蛋”秀给台下的观众看,当观众还在为眼前的场面感到尴尬时,丘吉尔说:“哎呀,这位观众来去匆匆的,丢下字条就走了,很显然有急事要忙,但他只写下自己的名字,却忘记了写内容。”
台下的观众听了,瞬间哄堂大笑,尴尬立刻化解了,原本落居下风的丘吉尔立刻占了上风。
丘吉尔的这个反击,完成了两件事。
一、把笨蛋之名,还给了对方。
二、赢得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和敬佩。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故事,它最厉害的地方是让丘吉尔名传千古,甚至比他带领英国战胜德国,以及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重要的事迹还流传得更久远。
同样的以机智化解尴尬的事情还出现在后来的英国首相威尔逊身上。
他在一次公开演讲时,台下有人捣乱,高声打断他的话,并且大叫“狗屎、垃圾”。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这时,威尔逊如果原封不动,直接复制丘吉尔的幽默,就会变成:“这位狗屎先生,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这种回应可能会让人觉得爆笑,但很可能会因此而激化冲突,让场面因你的一句话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你不应该一对一去挑衅他(他就是不甩你,才会当面呛你),而是适度地转移焦点,利用多对一(也就是群众的力量)去压制他。
当时,威尔逊是这样回应的,他不慌不忙地说:“这位先生,少安毋躁,关于你提到的‘环保问题’,我们等一下就会讲到。”
非常不卫生的脏话,“狗屎、垃圾”,居然被威尔逊轻轻一转,变成了非常卫生的环保问题。
全场观众听了,都为威尔逊的机智鼓掌,这时骂威尔逊的人,也因为自讨无趣,再加上无力对抗所有的人,而闭嘴了。
从上面三个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面对同样的尴尬场面时该如何面对呢?那就是要善用“转场”,简单来讲就是让两个时空情境差异很大的场景,平滑顺畅地转换过去,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从A场景来到B场景。
利用这样的手法,我们可以将负向的、挫败的、人人指责的场景,漂亮地转一个弯,最后变成正向的、成功的、人人鼓掌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