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从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自由运用的时间”,有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
第一步,记录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况。
重要的是,必须在处理某一工作的“当时”立即加以记录,而不能事后凭记忆补记。
第二步,系统的时间管理,先要将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活动找出来,尽可能的将这类活动从时间表中排除出去。要做到这一步,可以试着问自己下列几个问题。
个人的
1. 首先要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将时间记录拿出来,逐项逐项地问:‘这件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如果认为不会有影响”,那么这件事便立刻取消。
2. 时间记录上的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不影响效果?授权这个名词,通常都被人误解,甚至是被人曲解了,这个名词的意义,应该是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3. 还有一项时间浪费的因素,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并且可以消除的,这项因素是: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诊断出来:去问问你的下属:”请你想想看,我常做哪些浪费你的时间而又不产生效果的事情?“
管理不善或机构上的
4. 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者远见而产生的时间浪费的因素。应注意的是,是机构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同样的危机。同样的危机如果出现了第二次,就绝不应该再让它出现第三次。同一个危机如果重复出现,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
5. 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判断人数是否过多,有一个靠得住的标准,一个高级管理,尤其是经理,不得不将他的工作时间的1/10花在处理所谓的”人际关系问题“上,花在处理纠纷和摩擦上,花在处理争执和合作等等问题上,那么这个单位就嫌人数过多了。
6. 组织不建全,表现是会议太多。一个结构设计臻于理想的组织,应该没有任何会议(在今天动态的世界中,这样的组织当然只是理想而已)。试着看看我们的时间记录,如果发现开会太多——例如参加会议的时间占有总时间的1/4以上,那一定是一个浪费时间的不健全组织。原则上,一位管理者的时间,绝不能让开会占用太多。会议太多,表示职位结构不当,也表示单位设置不当。
7. 信息功能不健全。相关部门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浪费时间;信息表达方式不当,其后果更为严重(我现在也没有搞懂这条以后怎么用?)
第三步,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既然是只想获得最低程度的有效性,管理者的绝大部分任务也需要相当多的整块时间。如果每一次所花的时间少于这个极限,事情就做不好,所花的时间就是浪费,再做就得从头开始。
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整块运用,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纵然总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
至于如何集中,则各人有各人的办法。有些高层,在一星期内,留一天在家工作,有些将会议,审核,问题分析等例行工作,规定排在一周的某两天中办理,而将其他日子整个上午保留下来,用于处理真正重大事务。
结尾
一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懂得: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他们要持续不断地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还必须根据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多少,给一些重要活动定下必须完成的期限。
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而分析自己的时间,也是系统的分析自己的工作,鉴别工作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认识你自己”这句充满智慧的誓言,对我们一般人来说,真是太难理解。可是,“认识你的时间”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