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人才:两种文化间的成长 孙雷,周凌波著
一直觉的信息论是一门隐形学科,现在社会需要软硬件人才,就以培养程序员、计算科学家、电路工程师的指标训练学生。但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软硬件人才呢?21世纪为什么成为信息化时代,而20世纪却被成为工业化时代。
工业化不仅仅是城市里有有一家工厂,而是工业的设计、流程、需要融入在了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有工业的参与,这才叫工业化。信息化也一样,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信息的高度应用,这也就是信息化了。它始于经济和军事上的支配性地位,然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要素和习惯。
目前文中最启发我的内容是对信息和信息化的论述:
(1)信息化概念是从社会进化角度提出的。“化”,如机械化、数字化、现代化等,大致可以理解为对其的应用或应用的过程、状态和结果。在传统的信息技术(如书籍,送信,指南针)中,由于对信息的处理水平较低,所以信息应用程度交钱,对社会的影响也不是广泛,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效应并不会很显著;只有当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时候,大而“化”之的效果才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所以可以说,信息化是一个现代的命题,一个社会的命题。
(2)信息化不仅仅表现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本质上讲,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传统模式向以信息为基础的生存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为各社会主体共同分享信息资源,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生活质量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所以,信息化的精髓在于信息与传统的融合与巨变,改变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以及人自身的思想观念等。
(3)如上所述,信息化可以所谓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一种满足。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可以归纳为这样五点:
- 第一,消除不确定性的需求。香农说的“信息就是消除了的不确定性”, 其实信息论(中的信息熵)、控制论、人工智能(partially observable中的belief state)、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思想了都是出于如何利用信息来消除不确定性;
- 第二,实现控制的需求。通过对新的掌握和利用,通过一定的方法(比如建立反馈机制),对系统的输入、输出和扰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控制,无论这种系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还是一个社会系统;
- 第三,模仿“在场”的效果。认得感官是有局限的,有很多情况下不亲身在场,是无法感知事物的。但是通过对信息的利用,可以实现虚拟的在场,拓展人的存在形式;
- 第四,达到对称的目的。人们的决策需要得到的信息的支持,如果决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存在隐瞒和欺诈行为,就会产生所谓的博弈行为;
- 第五,追求智能的境界。人们企图通过对信息规律的充分了解,以技术和工具来模拟人本身的智力行为,在默写方面解放或拓展人自身的智慧。这样五个方面是人们对信息的最基本需求。
第一点基本已经融入信息产业的各个方面。第二点直接指导了大数据、机器人和machine learning。第三点在即将不久的未来(2017年底?)VR、AR、MR会改变我们的生活,目前我们有电话和视频。第四点就是传说中的“知识商品”了,比如逻辑思维和知乎。第五就是AI啦,嗯,一个很大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