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谓偷闲学少年”语出北宋程颢的《春日偶成》,全诗为: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经典的赏析文说: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一,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自己信步漫游,可谓“人在图画中”。其二,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世俗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这么做。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所以别人说他“学少年”。」
当然,全诗的诗眼应是“学少年”。少年嘛,还没有多少桎梏缠身,不知天高地厚,不怕天高地厚,向往天高地厚;不撞南墙心不死,撞了南墙也不死心。少年嘛,率真,随心,随性,没有定准。少年嘛,打弹子丢片子,躲猫猫跳房子,滚个铁环跳个绳,唱个儿歌做游戏,还可来个老鹰抓小鸡。上了年纪,有与桎梏行为之外的一点举动,有与老沉持重相悖的行为,别人不说,自己都要自嘲“老夫聊发少年狂”,“将谓偷闲学少年”。但自嘲,其实是自己知道自己并没有少年,自己只是把自己内心的坚持,把自己事而有成的快乐自然流露,诸如此类,用一种形式来表达而已。
但最近些年一些老年人真“少年”了,跳绳,老鹰捉小鸡等等,童年许多童事,现在都捡起来了。但一时疯耍,也出了些意外,乐极生了悲,让同乐之人郁闷、自责,或许还时时自醒。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尤如一年之春夏秋冬,四时有序,四时不同,如无序成相同,自然就不会有四时了。所以,还是提倡少年莫装老沉,老年莫晾童真。
融景融情,我也喜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徜徉于自己热爱的“天地”,“近午天”,“过前川”。《春日偶成》作者的心中之乐,不也是我们孜孜追求的乐么?
我喜欢这种“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