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三小心理讲堂2022年第8期】
城区三完小政教主任 曾懿
温暖一生的故事,寄托一生的梦想,感动一生的情怀,执著一生的信念,成就一生的辉煌,留下一生的记忆!
Hello,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政教室曾主任,非常高兴此刻守候在校园广播前与你们幸福相约!热烈欢迎大家如期收听学校每周星期一早播的学生心理讲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通过广播用励志故事点燃所有三小学子的梦想,以健全你们的人格,希望你们能养成优秀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为幸福人生奠基!下面请听故事(29):《敢碰困难而肯学的科学家》
1986年10月15日,美籍华人李远哲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李远哲和这次一同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哈佛大学美国科学家赫希巴赫、多伦多大学加拿大籍教授波拉尼为化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领域,为微观反应动力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远哲的成功,除了他具有一定的天资,他超乎寻常的努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最主要的原因。
小时候他读书时,每夜都躲在实验室,碰到问题,不管是不是三更半夜,拿起电话就打到指导老师家里。他自己说,初中时看了《居里夫人传》 ,就立定志向,将来要在化学界一展抱负。
李远哲上大学时,虽身在化学系,却到物理系选了不少课。他像一头牛钻进草原一样,头也不抬地“吃”起来。大一暑假没有回家,他跟化学系几位高年级同学研讨起热力学。当时他还有很多东西不懂,只有请教老师,后来把老师问住了,老师对他说:“大一学生不要念这个,到了大四会念到。”
与李远哲相交30多年的清华大学教授张昭鼎认为, "敢碰困难”和“肯学”是李远哲具有的最重要的特质。他回忆:李远哲一做起实验就什么事都不顾了。在清华大学研究所时期经常如此,到美国当大学教授后还是一如从前,半夜是他正常的下班时间,不回家才算是“加班”。李远哲的实验室四面无窗,有一次实验连做了三天三夜,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日出日落。
李远哲绝不错过任何一个吸收新知识的机会。就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第2天,他还把他担任的“化学动力学”课的全班学生带到物理科学馆讲演厅,并跟百余位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兴致盎然地观看一名英国教授做各项有关爆炸的化学实验,并专心倾听长达一个半钟头的实验讲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理想和未来,总是把握在自己的中。每一个成功者都有很多艰辛付出和努力学习的故事,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今天的励志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幸福的时光悄然而过,总会让人流连忘返,感恩你们的温暖陪伴!我们期待下个星期在校园广播再会!祝福老师们、同学们每天心情美美哒!Bye-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