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常会和孩子做约定:
儿子,我买了书,今天开始你每天写一页这题目。
你睡得太晚了,明天开始必须10点前睡觉。
宝贝,你答应每天练习打球,我带你去吃好吃的等等。
经常是家长给孩子一厢情愿的制定了规则,然后连哄带骗地让孩子同意了。约定来的随意,失效的也快。很快,家长说,你怎么作业不写啊,不是说了吗?说话不作数!
说多了,家长和孩子都认为约定这个工具就是摆设,没有人准守。
然而不是“约定”工具不好 用,是用的方法不对。
约定从提出到落实,都应该是经过双方认真讨论的,有5个步骤:
1、找一个孩子和家长都平静,有足够的时间,提出问题,并家长和孩子都需要表达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和想法。营造可以坦诚说出想法的情绪安全环境是促成“约定”顺利达成的重要前提。
2、脑风暴的形式提出解决办法。然后选择一个孩子和家长都能接受的办法。具体做法:家长和孩子,轮流说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且不做评判,只要全部记下来即可。然后逐一讨论,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个头脑风暴的过程,让孩子开动脑筋,非常有参与感。
3、制定约定执行的时间。当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办法后,给这个执行方案定一个执行时间。约定不是只约束孩子,是对双方的约束,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困难,规定一个时间,让约定能更好坚持下来,不会随意打破,同时也能在执行中发现问题,以为之后做调整。
4、如果约定没有执行,避免对孩子直接指责批评,而是问“我们的约定是什么?来提醒孩子。或者少说,直接带孩子做,用坚定执行约定的态度和行动,告诉孩子,约定是严肃的,必须执行的。
5、如果约定仍然没有执行,这说明孩子并不认同这个约定方案,那么在坚持执行约定的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找到合适时机,从第一步开始,重新约定。
再次提醒,约定,不是用来马上约束孩子行为的工具,实际上,约定是用来同时约束家长和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