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一个父亲给还未结婚女儿的信。信的内容让我想起曾看过的电影,剩者为王,故事主角是舒淇扮演的大龄单身小姐姐和彭于晏扮演的职场小鲜肉的姐弟恋。
剧中有2个部分看哭了自己,似乎印证了在别人的戏里流着自己的泪。
曾经也有过这样的困惑,直到工作一段时间,不禁问自己:努力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不是为了更好的更快乐的生活吗?此刻,我快乐吗?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某一天拨通父母的电话,在电话里从来报喜不报忧的自己,第一次,流着泪诉说内心的声音。
再后来,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练习瑜伽,报了自己一直想学的心理咨询师。
那真的是一段特别充实的日子,工作日每周3次瑜伽,双休日从江干区跑到滨江区上2天心理咨询师的课,坚持了整整3个月。
区域的变动,没有继续原来那家店的瑜伽,却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瑜伽带给自己心灵的宁静。
通过咨询师课程的学习,学会内观自我,内心平静了许多。接纳当时的自己,或许那时候的自己还不够好吧?
电影吸引我的第二部分,应该是快结尾的那段父亲的话,其实印象中只记得那句:好像赢了一样。以下网络图片
特别感谢开明的父母,活了二十多年,除了偶尔开玩笑说,外公外婆在他们这个年纪,我都快上小学啦!亦或者是手工编织特别在行的老妈给七大姑八大姨的孙子孙女编制时叨唠几句,哪天也给自己的外孙外孙女织。他们依然把未来选择的权利交给了我自己。
父母的苦口婆心哪比得上自己的主动寻找?人只有知道自己是谁,才会遇见谁,不是吗?
前两天在Y市出差,打车去J市,竟然遇到一个帅气的沙特小伙子同行,当对方得知我会英文,开心地用英文交流起来。交谈中聊到年龄,对方一脸惊讶于本宝的年纪,一度以为二十~
细思量,大概是自己的心理年龄和精神状态比较年轻吧?所以寻找那个人的过程中,年龄是自己焦虑的事情么?努力锻炼身体,注重饮食,减缓衰老,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最爱的作家三毛,她的爱情总是让人感觉遥不可及,却一直遵循内心的声音。那时候,觉得6年真的很漫长,当还是18岁的高中生的荷西认真的对即将大学毕业的三毛说,Ecoh,你等我6年,4年读完大学,2年服完兵役,我就娶你。简单的一句话把三毛小姐姐吓得不轻,就这样,在荷西的倒退着挥帽流泪告别中,一段缘分似乎真的戛然而止了。
直到6年之后,各种机缘巧合,当三毛带着破碎的心回到西班牙马德里,当她站在一间满屋都是自己照片的房间,甚至有些已经在阳光斑驳的照射下有些泛黄,还未从意外的惊喜中抽离,却被一个宽阔的肩膀抱住,转身,荷西,他就在那里。
这个画面从第一次读到,直到现在一直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那个人,他一直都在,只是你还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