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个不断寻找自己的过程。有一段时间,非常爱读毕淑敏的书。她的书如同温补的良药,可以治愈人心。便想着,做一位治愈人心的女子,也是不错的。
后来,读过周国平,克里希那穆提,奥修等等,发现最需要治愈的首先是自己。
这些书帮助我养成了内观的习惯,这倒蛮像给自己做解剖,由外而内剥开,发现病灶,并观察它的位置和运作过程。比如今日,便观到了自性中的不安分与急躁。
咏儿四个月时,便开始陪着他读书。他要求高质量的陪伴:要和他说话微笑互动;要带他玩玩具长见识;要陪他读书。读着书便不哭闹,到喜欢的地方,手舞足蹈。想起周弘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看不懂、喜欢看;听不懂、喜欢听,这是大师级的学习状态”,便觉得欣慰,他喜欢便好。于是一口气给他读了四本书,他还是安安稳稳的躺在那儿,没有一丝厌烦。我却觉得闷了,不肯再读了。
复又想起,和爱人参观齐国博物馆时。爱人稳稳的观察了解每一样古物,我却在看时心中常有一丝焦虑。还没完全看得明白,便想要赶快去看下一件。另一个我便在心中问道,你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吗?答案是,完全没有。
为何要这样匆忙呢。没有答案。
我们匆匆吃饭,匆匆上学。匆匆毕业,匆匆上班。无用的匆匆舍弃,“有用”的匆匆学起。日子成为匆匆的程式,时光成为匆匆的牺牲品。我们做着一件事情,脑子里飞快地惦记着下一件事情,在做下一件事情时,再惦念着下下件事情。正如奥修所说,就像一只匆忙的蜜蜂, 访问了一朵花,却没有带上蜂蜜,即使这只蜜蜂访问了5000朵花,依然是空手而归。
匆忙而木然。感受力的麻木让我们失去了原有的细腻。这细腻的感受力能够让我们真正经验眼下的一切,并将美好在生命中沉淀。有人厚重,有人浅薄,想来差别亦在于此。
智者说要在入世中出世,在出世中入世。内观的出离,让我们更全然的经验生活。惟愿在离开世界盘点生命所获时,所积累的生命蜂蜜,能让我们去时欢喜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