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是第二次来到天河公园,它是天河区的综合性公园,地点是广州天河区员村,西靠天府路,南连黄埔大道,北接中山大道,地处交通十分便利。公园总面积为70.7公顷,水体面积占10公顷,园内植物丰富多样,有乔木、灌木、花草、棕榈、竹子等100余种植物,并有20多株百年以上老树和园内特有的万余平方米的水中森林,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空间的改善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天河公园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公园规划为五个功能区:森林休憩区、老人活动区、文体娱乐区、百花园景区以及后勤管理区。
百花园景区
百花园景区占地八万平方米,内含茶花园、杜鹃园、紫薇园等园,以植物造景为主,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结构上层次分明,造景突出,主要是圆形的布局特色很吸引人,湖心亭周围有圆形的重檐亭。。但其规划设计也存在不足,如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较松散,间距较大,没能形成一定的聚集向心力;另外,邓世昌衣冠冢附近的一个玫瑰园婚纱摄影,在整体上破坏了景观的协调性,使景区的布局缺乏合理性。
文体娱乐区
文体娱乐区集中了不同类型的相同功能项目,比如游泳池、欢乐天地、溜冰场、养生馆、充气弹跳乐园等等。水域区当中设有许多凉亭,恰到好处,有利于游客观赏水里的生物。设有水上机动游乐设施的水域区是靠近健身体验区,离放养动物的水域区比较远。由于整个文体娱乐区处于天河公园较偏僻的地方,与其他功能区不够集中,从游客的角度上考虑,不利于游客对整个公园的体验。
老人活动区
老人活动区是整个天河公园规划最小的一个功能区。
森林休憩区
森林休憩区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所有森里覆盖面较广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休憩区。
后勤区
一般而言,后勤区在公园中起维护作用,布置在明显的位置有利于游人到达,但天河公园的后勤区安排在公园的东北角落,而且没有明确的标志指明,很容易让游客忽略或难以找到。
天河公园水体处理
从平面上看,天河公园的水面有聚有散,有宽有窄,结合周边的植物花木、建筑以及地形,形成优美适宜的游憩生活空间。
粤晖园鉴赏
(1)中西结合手法
粤晖园是“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荣获室外庭园“最佳展出奖”。 粤晖园的设计,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极具岭南特色,清雅晖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庭园建筑和园艺精品,向世人展示了作为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园林艺术的风采。
粤晖园被环抱于绿荫之中,占地仅3000平方米左右,整个园子却划分为八景,分别是——六月船歌、壁石垂缨、花岛椰影、幽谷跳泉、葵潭琴韵、情溢珠江、画舫枕碧、南粤胜景,沿袭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园中有园的艺术手法,景与景之间虽然相对独立,各具内涵,却由园路等产生联系,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统一成为一个整体,该园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点,也体现了中西园林结合的特点。
由于全园原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高差约1.5米,而土壤又是较为贫瘠的红壤土,没有植被,粤晖园采用“巧于因借”的方法成功解决了园中不利的条件。在设计上,以自然山水庭院为骨架,全园布局以“画舫枕碧“(即水池和船厅)为构图中心,其他各景点呈辐射状沿周边布置,通过园路的铺装以及小型广场、曲桥的组合引导,赏的路线,也有疏导人群的作用。曲桥连接的是两空地,在靠近“花岛椰影”的这边是一个较为宽的广场,以便于观赏“南粤胜景”,此处为静态空间的组织,设计师充分考虑了比例与尺度的关系,很好地的处理了视距、视角关系,视距大概为视高的三倍,达到树立“南粤胜景”的高大形象的目的,其次广场上又采用旱喷的形式,是粤晖园又一亮点,再者,巧妙借景,以扩充园子的范围;由曲折的小木桥引领到的是“情溢珠江”,表达的是三江儿女共聚一堂,自叠泉、溪涧、大的水面、瀑布、跳泉、涌泉组织成一个完整而又富有观赏情趣的水系。雕塑迎合了西方的特色,又与中国园林特色巧妙结合,雕塑、喷泉、跌水、瀑布一气呵成,人工造石更是惟妙惟肖地模仿天然石料。园中的水体自东北向西南(终止与“幽谷跳泉”)。“幽谷跳泉”模拟自然山谷里时断时续的间歇泉,体现中国古典园林中师法自然的园林艺术手段,增加了水景的的趣味性与动态美。植物配置丰富,以及鹅卵石铺在泉底,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园路最后汇聚到一起,结束到弧型通雕“六月船歌”。“六月船歌”参照岭南庭园的传统形制,再现了珠江三角洲丰收时节的民俗风光。通雕景墙,用青石通雕墙的形式,描绘了珠江三角洲水乡的农家姑娘划着满载丰收硕果的小艇的喜悦景象,该景墙既是端景,又是园区东北角范围空间的构筑物。通雕景墙还有漏景的作用,借以墙外的景色来丰富院内景物。
(2)入口竖向设计
粤晖园的入口用植物进行入口景观造景的同时,也起到了障景的效果,达到了再小面积的设计场地中“欲扬先抑”的处理效果,同时,入口相邻景观彼此之间的分隔,依赖于障景的处理,且相邻景观空间的过度,即动观序列的组织,往往也要考障景的引入,使游人莫测深远,以保持不尽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