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主要在诸夏之国诞生,夷狄多为南方少数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南方少数民族也多为农耕文化,加之交通不便山脉起伏,侵略性不足;北方游牧民族有着强大的流动性,且北方地形大多一马平川少有险要,以劫掠比它富有的民族为常性。
农耕文明曾一直领先游牧文明,稳定的农业收入,庞大的被剥削人口,相对集中的财富,演变成比较保守的精神,重防守而不崇尚进攻,有能力在文明史上创造与发明。
游牧民族总体人口少,天气恶劣,资源相对贫瘠,家有无篱笆之富邻,恶心顿起,侵略千年难歇,在文明的发展上贡献甚少。
农耕文明强势时,犯我者虽远必究。但时移事变,当农耕民族故步自封,阶级斗争激烈时,游牧民族以武力掠夺农耕资源,进而侵略占有,成功者如五胡乱华、元、清莫不如此。后夷人成为海外巨舰大炮来袭,农耕文明同样只有束手呈贡。
工业文明大潮之下,夷人领先弄潮,诸夏与狄俱沦落。
所以时移事变,老夫子此言成糟粕矣。
原文
子曰:“夷狄(1)之有君,不如诸夏(2)之亡(3)也。”
注释
(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译文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评析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