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吧:
客从东方,讴歌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游戏中庭,上入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被创。
这本是郭舍人用来与东方朔斗才的,但是东方朔是谁呢?自然是毫不犹豫写出了另一个谜语:
长啄细身,昼匿夜行;饮朱砂酒,拍见阎王。(东方朔)
好了,谜底毫无悬念就是今天的主角——蚊子。
问:怎么把蚊子写出一朵花来?先来了解一下别人眼中想看的花吧:(以下问题均来自知乎)
蚊子叮蚊子吗?蚊子躲雨吗?蚊子怕什么?蚊子有智慧吗?打死蚊子后蚊子会来复仇吗?蚊子为什么叫蚊子?蚊子怕热吗?蚊子可以吃吗?蚊子拉粑粑吗?把蚊子的尸体挂在床头可以震慑其他蚊子吗?蚊子累不累?...
很多时候你想看的是红玫瑰
在寂静里 啪 一朵花开了
然而最后的真相却是
啪 蚊子被打死了
徒留一滴血渍
就像一颗
朱砂痣
醒目
今天我要写的没有红玫瑰,只有那颗朱砂痣。
蚊子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其幼虫叫蜎(yuan),又称孑孓(jue)。
"蚊"的叫法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秦晋谓之蜹,楚谓之蚊“(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而蚊子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1.7亿年前。
目前已知的蚊子种类有3000+,德克萨斯州有85种,是美国蚊子之都。
吸血会导致胃部血压增强,而蚊子不知道自己是否吃饱,因此蚊子可能会把自己撑死。
雄蚊吸食植物的汁液,而吸血的雌蚊是疟疾、登革热、黄热等疾病的病原体。
当然,我不是生物小百科,也不是灭蚊师太,蚊子小百科到此为止。
今夜就让我们从诗词歌赋风花雪月谈到蚊子哲学。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录一篇童趣,其中写道: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这是我所见过的对于蚊子最具善心和别致的想象了,此后再无如此想象。下面copy一首诗,是关于一只蚊子的桀桀爱情,感人肺腑可歌可泣潸然泪下。
《蚊子》 灵遁者
你什么时候来的
我不知道
早晨我将双腿挠出了鲜血
我才知道你来过
我不愿意继续去挠
可是我还是去挠了
鲜血就一直流啊,流啊
可是为什么你还要折磨我
又无声息来了
又无声息走了
我歇斯底里中才明白
生命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寻找
我相信你是爱我的
你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来睡我
也经历了外面的风和雨
可是亲爱的
我真累了
让我好好的睡一觉吧
蚊人搔客,一啼一动都体现令人惊诧的处世哲学:叮人绝不嘴软,吸血绝不收敛,传染绝不含糊。
由于蚊子这一特性,倒也生出不少故事来:上面郭舍人与东方朔斗谜便是一例。另外如《二十四孝》中吴猛恣蚊饱血:
(吴猛)家极贫寒,榻无帷帐,每当夏夜,任蚊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敢驱之,惟恐其去己而噬亲也。
然而要说蚊子最令人胆颤的,还属蚊刑。
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更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摘自 孙方友 <蚊刑>)
然而在此文中,孙方友又是怎么形容陈州蚊子的呢?
陈州城四周皆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 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
由此可见,蚊刑之惨。《蚊刑》讲的是陈州贾知县“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为了独专火艾之利,贾知县对那些偷售火艾者,惩以蚊刑。一日被土匪劫走,并被施以蚊刑,第二日却没死。原来此人深谙“蚊道”——“逆来顺受”就可以过关。这里也是教导他的百姓要“逆来顺受”。然而,“花脚蚊子”的外号着实是低估了他,“蚊子”是懒虫,在“血饱”之后尚且要歇歇,但是他会歇吗?也就是说,蚊子在满足之后就不再作恶,贪官比蚊子更厉害,贪官的贪欲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他们不会像蚊子一样吸饱就“按兵不动”,反而会变本加厉吸得更多。这篇小说的讽刺意义就在这里了。
前面已经介绍:雌蚊能传播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名人间接死于蚊子之口呢?
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攻占“永恒之城”罗马的蛮族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大诗人但丁、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克伦威尔、汉代抗击匈奴的霍去病等,以及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可能死于疟疾。
于是,人类的历史就这样被蚊子改写了。
亲爱的同学们,晚上好。
今天的内容是你想吃蚊子吗? 快乐而充实的一天就要结束了,希望在新的一天你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