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如今的老呐,既为人父,自然要承担起“教”的责任;又对现行的学校模式有诸多不满,自然就得承担起“师”的诸多责任。
小家伙天生活泼好动,自然也就“荒唐”不断。虽然孩子犯错误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如果是同一个错误不停的一犯再犯,而且屡教不改的话,就让人很是抓狂了。如今老呐既为“父”,又为“师”,且是个暴脾气,所以更是每每抓狂的不要不要的。
追古溯今是老呐遇到此类难题时最为常用的方法,说白了其实就是先来回忆回忆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类似“荒唐”,然后再在我们的成人社会中找到这些“荒唐”的延续行为。最后,经过分析比较,找出问题的本质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孩子们缘何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一个错误?现如今的师长们通常得出的结论则是“不用心”,说白了也就是认为孩子们根本就是对所犯的错误满不在乎,没有丝毫改正的诚意。基于此种认识,接下来的唠叨、训斥,直至惩戒的一整套流水线作业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很遗憾,此种认识下的此种教育模式,使得大部分孩子变得胆小怕事,从此失去了直面错误的勇气。剩下的小部分则仿佛修仙世界般开始两极分化,一部分抗击打能力迅速提升,修炼成为了具有金刚不坏身躯的“滚刀肉”;另一部分天赋异禀者,终于打通玄关,自行悟道飞升。可惜的是,此道终非彼道,天赋异禀者的一闪念也远非常人所及。众多修仙小说中感叹的“上古天地灵气浓郁”,正如我们如今感念“天地君亲师”中的“师”之地位。
老呐笑曰:“师不得师道耳,何叹之有?”
回想起小时候的时光,贪玩的老呐最经常被“打屁股”的原因莫过于“玩得忘了回家”了。
不就是回家晚一点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孩子们在初次犯错误的时候通常的思维模式。这里我们观察一下就不难看出,“不就是如何如何了,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句式,在成人的世界中也并不鲜见。所以早已忘记了自己孩提时代的师长们就据此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们犯错就是不知道错误为什么是错误,而如果知道了还继续犯错,则定然是毫无悔改之意。
果真是如此吗?
自从少年的老呐读懂了四处寻找自己的母亲的焦急的眼神,也就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然而,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所以年少的老呐则依然一次又一次地挨打。所不同的是,之后每当挨打的时候,老呐的心里其实都是痛悔万分的。直到有一天,当老呐终于发现自己必须回家的时间,其实就是电线杆上的大喇叭停止广播的时候,这个“屡教不改”的错误也就终于改掉了。
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并非不知道自己做了错事,更不是不愿意去改正错误。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其实就在于他们还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师长们的荒唐,则在于已经习惯于以己度人。
孩子奔跑着出门,却被一块石头绊倒在地,狠狠地摔了一跤。小家伙趴在地上咧开嘴刚想哭,看到身后的老呐后仿佛想起了什么,连忙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就准备跑开。
“哈哈,你刚才摔得好难看啊,摔疼了没有?”老呐笑着说道。
“不疼!”小家伙摇头作勇敢状。
“那你下一次再被绊倒怎么办?要是把胳膊和腿摔坏了,可就再也不能出来玩了哦。”
“我下一次跳过去,不就不会被绊倒了?”
“这样啊?那你刚才为什么不跳过去呢?”
“我没看见……”
“呵呵,看看,石头老是在那里,你每一次都要跳过去吗?万一有一次忘记了呢,又没有看见呢?是不是又要摔跤了?”
小家伙想了想,走过去抱起石头扔到了墙角。
摔倒了,先爬起来再说,是我们上一节课的主旨大意;爬起来之后再解决掉那块绊脚石,以免做出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蠢事,是我们这一节课的内容。
那么,下一节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