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有三个会帮助我们持续提升职场能力的技巧,第一个是深度思考能力,就是当你遇到一些未完成目标或未解决问题的时候,想要并能够深度挖掘,以完成目标或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个是思辨能力,拥有这种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拥有批判性思维,以多个方面、角度思考一件事。第三个是决策能力,如果把一个项目比做山,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山,得到的信息足够差异化,以提升决策的有效性及正确性。
1. 深度思考
在《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这本书里,作者平井孝志提出了一种深度思考法,这种方法来自于麻省理工的“系统动力学”理论。
深度思考就是“模型”加上“动力机制”。“模型”就是将现象和原因用简单的话描述出来。比如说给孩子买了参考书,孩子成绩提高了。成绩提高是现象,不能简单将这个现象的原因说成“买参考书导致成绩提高”,而是“买参考书,孩子学习了参考书,导致成绩提高”。
而“动力机制”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的运动和结果。比如,当我们给模型加上时间维度时,就要考虑假设孩子每天学习1小时成绩能提高1分,每天学习10小时就能提高10分吗?这个因为时间的变化导致的不同结果,就是动力机制。只有考虑到模型和动力机制,我们才能理解本质。
根据上述观点,平井孝志将深度思考分成四个步骤。
第一,建立模型。你要确定导致现象发生的各个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这里必须要考虑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比如,英语好的员工工作能力强,很明显这两者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因为中间隐藏的一个原因是“员工很努力”。所以相关关系不能进入模型。
第二,解读动力机制。动力机制的本质是加入时间的维度,在一个长期的时间轴上看模型的走向和结果。如果只是在一个时间点上看模型,各个要素关系是固定的;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各个要素可能会发生变化,模型的走向也可能会跟之前的预测完全相反。
第三,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因为模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如果从现象入手采取一些措施,模型不变,很难真正解决问题。那怎么改变模型呢?书里建议说,首先要正确理解前提条件;其次可以扩展现在的“思考范围”,考虑到受影响的方方面面;此外,还可以提升视角,尝试偶尔放下眼前的问题。
第四,行动,并在实践中获取反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反馈,提高自己深度思考的效果。而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模型的问题,让模型适合更多的情况。(李翔知识内参 - 如何用深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2. 思辨能力
林正疆是一位律师,他曾在1995年成为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获得了“台湾辩神”的称号。在腾讯的内部培训上,林正疆分享了几个提高日常生活中思辨能力的方法。
第一,类比论证。类比论证就是用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有时候很有迷惑性。林正疆举了一个例子说,他在微博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男人追到女孩子之后就变了?”有个评论获得了很多赞同,它说的是:“你看过有几个学生考完试还念书的?”林正疆认为,要反驳这样的类比,第一可以顺着他的类比往下推,告诉他这个类比到最后有多严重的后果。第二,是把类比里少考虑的因素补充进来,告诉他模型本身有问题。
对于前面的问题,真正反驳是什么呢?可以这样说:“男女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场考试,考试通过就像告白通过一样,但是你忘了这场考试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在考试里面,资格想要一直保持下去,你每天都要写考卷,不会因为你及格之后,资格就一直保留下去。如果你认识到这场考试的本质,你还有自信跟我说,你不用念书吗?”这个反驳就结合了继续推理下去和补充少考虑的因素。
第二,诉诸无知与“幸存者偏差”。诉诸无知的论证是指人们断定一件事物是正确的,只是因为它未被证明是错误的;或断定一件事物是错的,只因为它未被证明是正确。林正疆说,华人世界的基本逻辑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陷入到这样的论证陷阱中。比如,不知道绿豆能不能抗辐射,但有人说吃绿豆能治百病,大家就都跟着吃,反正无效也没什么关系。
而所谓的“幸存者偏差”说的是“已经死掉的人是不会说话的,失败者的声音是被掩藏起来的,你可能拿到的结果都是幸存下来的人说的,失败的结果就没有被统计在内。”所以如果我们采样全部都是成功人士的论述,那么判断可能就会失误。除了要注意“幸存下来的”成功人士的成功概率之外,更应该重视的是同样做法的失败概率。
第三,巴纳姆效应。通常成功学搭配上巴纳姆效应,受众相信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巴纳姆效应就是一种心理学效应,说的是每个人都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人们也仍然会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林正疆认为,人们在两种条件下容易对某件事深信不疑,一种是说话人是权威者,另一种是这个权威者说的话有两面性,这样,听众会觉得对方说到自己心坎里去了。比如一个“算命大师”对你说“其实你并不是很爱计较的人,但是如果踩到你的地雷的话,你也会计较。”这样说话我们可能就会觉得很准。但其实,这句话适用于几乎所有人。(李翔知识内参 - 提高思辨能力的3个技巧)
3. 决策能力
5月23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2018艾瑞年度峰会上发表了演讲,他分享了自己做决策的方法。何小鹏是UC联合创始人,在阿里收购UC之后,他曾担任过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
在何小鹏看来,信息加上思维模式的处理等于有价值的决策。如果有限的信息加上固有的思维模式,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何小鹏经常会用山来比喻,如果从高空看这座山,看得高就能望得远;环绕这个山,就有足够的广度,不会盲人摸象;深入山中才能看到细节,从地基的角度去看整座山。从这三个角度去看山,得到的信息足够差异化,信息就不会有限了。
何小鹏也提到了三种提高决策能力的方法:
首先,他认为,最快提高自己决策能力的方法是画一张自己的大图(自己的知识体系)。他建议多跟不同的优秀机构和优秀的人一起交流,然后把别人给你的建议和信息放到自己的大图里面去思考和整合。不过,一般来说,别人给你的建议可能都是错的,因为对方的阶段可能不一样、高度不一样、处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不一样。我们要听建议,但千万不要复制,可以把对方的观点放到自己的大图里面从整体去推敲是否适用。
其次,企业越大越怕不决策。何小鹏以前是产品经理出身,他说他曾经很成功,但遇到了问题是越成功越不敢决策,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他说,高段位的人就要敢决策,也要敢于承认失败。他看到很多创业公司成为大平台之后,都有一个问题是领导人不决策。
最后,决策不要被情绪支配。当遇到一般决策时,何小鹏建议,如果有情绪就第二天决策。他说,通常情况下,他想骂一个人,第二天都会有变化,在他自己身上测试结果都很明显。而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要先让自己放空,因为在原来的知识图谱里,做不到正确决策,那就要放空一段时间,比如出去旅游,或者跟不同行业的人聊天。在他们面前,你不自责,可以非常平等地向他们学习,他们也能给你不一样的建议。(李翔知识内参 - 《怎样提高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