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是个奇怪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刚发生的好多事很快就忘记了,但是儿时的事情却在脑子里越来越清晰了。
记忆中早上我和同村的小伙伴们迎着朝霞,踏着晨露,唱着《卖报歌》,三五成群一起走去离家三四里的学校,走到半路还有其他村上的小伙伴加入。
我们边走边玩,春天柳树发芽了,柳枝长满了嫩绿的叶子,长长的像辫子般随风摇戈,后来学贺知章的: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就一下子理解了其含意。
我和小伙伴会折下柳枝,互相缠绕,编成一个圆圈,像帽子样戴在头上,学电影里的八路军,你追我赶冲杀到学校。
有时也会采摘路边的漂亮的野花带回家插在玻璃瓶里,放在窗台上,给房间增添一道春天的风景。
等到蚕豆要成型的时候,这是蚕豆最嫩的时候,我们会偷偷摸摸到农田采了来吃,蚕豆有点青涩味,还微微有点甜。有时在采时,我们被人发现了,就没命的跑到学校。
桑葚成熟了,我们也去采,弄的手指上是乌紫乌紫的,嘴唇上也是乌紫的一圈,舌头上也是乌紫的一片,然后有小伙伴用手扒拉着眼皮,翻着白眼,伸出舌头,做鬼模样吓唬同伴,小伙伴们就边喊边笑着跑向学校。
上学的路上留下了我们一串串快乐的笑声,打破了农村寂静的晨晓,感染了阳光温柔的普照万物。
我们生活在物质匮乏的70年代,玩具实在少的可怜,没有现在孩子玩具那么丰富多彩。
自己做的小铁环,用铁丝弯成圆圈,另外再用一根铁丝的一头弯成勾,另一头抓在手里。铁环轻轻一推开始滚动时,铁钩就要勾住它,目的为了控制铁环的方向,不让它到处乱滚。
厉害的小伙伴能很好的掌握铁环,可以随心所欲的让铁环朝任何方向滚动。铁环在前面滚动,小伙伴手里抓住铁钩一头在后面跑。有时候铁环可以从家里滚动到学校,小伙伴也一路跑到学校。
这个玩法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看到过吧?其实这个游戏可以动手动脚动脑,还是很不错的哦。
小时候的河水清澈见底,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鱼儿在水草丛悠闲的中游来游去;还有小虾会在河边码头的石板上休息。
它一听到有声音,就弹跳起来,有时候它会跳入河中,有时候它昏头了,会跳到你的脚背上,你伸手一按就把它抓住了。
我有时站在石板上一上午可以抓到一小碗小虾作为午饭的美食。
小时候我体质较弱,大人不允许我下河。小伙伴在河里摸丝螺、河蚌时,我就在河边帮他们拎篮子,给他们放丝螺或河蚌。
他们摸到丝螺或河蚌,就仰起手来,我赶紧把篮子抬高,他们就朝篮子一扔,咚的一声,丝螺或河蚌就落在篮子里了;没有扔进篮子里,掉在河边的,我就赶紧把它们捡起来。
他们也把摸到的成果分一部分给我,我也就更加积极的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帮他们拎篮子了。
他们在河里游泳,我在岸上看护他们的衣服。小伙伴们有时会扎猛子,一下子不见了人影,抬头一看,他们已经到了河对岸了,我就会快乐的拍手跳起来,好像是自己在游泳一般。
有时候他们像青蛙一样游,腿一蹬一蹬的,游的比较慢;有时候像划船一样,左手抬起右手拍水,浪花溅起好高。
我只能羡慕得看着他们玩,偶尔我也会坐在码头石板上,把双脚浸在水里,河水亲吻着我的小脚,原来是如此的清凉和温柔啊。
现在家乡的小河都给私人承包了养鱼养虾养螃蟹了。河水也不再清澈见底了,总是有种混沌模糊的感觉,当然也没有人到河里游泳了。
现在的孩子玩的玩具很多,但是大部分是买回来的电动玩具,各式枪,各种汽车,还有会动的小动物,都是现成的,很少有自己动手做的啦。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几乎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牛皮筋是用好多没用的牛筋接在一起,一根牛皮筋会有很多结在上面,但是不影响我们跳跃的身影。
还有毽子,也是自己做的,用一块铁的垫片,中间是空心的,用布包好,然后用针绕着垫片四周缝起来,再把多余的布剪掉,这样底座就做好了。
拿个小塑料管或者是公鸡毛的尾部有空心管的那段剪下来,然后把管子一头均分成三部分,形状像张开的三角爪子,最后要用针线把三角爪缝在刚才做好的圆形底座上,三角爪一定要居中,这样毽子才稳定。
插上漂亮的鸡毛,一个毽子就完工啦,看着自己做的毽子会有一种成就感。小时候常常和伙伴比谁的毽子毛漂亮呢。
真是小时候自己做玩具玩,才让我们开发了左右大脑,变得心灵手巧。
时光如梭,一去不复返,小时候的点点回忆让人心怀快乐
。那些纯真岁月,就是心底一块圣土,存粹剔透,让人怀念一辈子。
现在孩子玩得时间太少了,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开始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强化班,小小年纪,缺少了玩耍的快乐。
真心希望现在的孩子们能够多点玩乐的时间,玩中学,时玩时学,从玩乐中学到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