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怎么被招安的,《东都事略》卷一零八《张叔夜传》说得最清楚。宋江一伙在海边剽掠,又劫持了十来艘“巨舰”,想从海路转移。张叔夜设下埋伏,把宋江团团围住,还放火把船给烧了。宋江和他的手下失去斗志,也就投降了。
招安终于成功,结局是个悲剧,但这条悲剧之路,要比有些人想象的曲折。
应该说,招安之初,朝廷对梁山是有特别优待的。最令人惊异的一点,就是很长时间里,一百单八将仍然聚在一起,梁山竟然保持着自己的原有建制。
众所周知,有宋一代,行政系统特别复杂,权力高度分割,尤其是军队里,为了防止兵变造反,宁可频繁的人事调动,搞得兵不识将将不知兵才安心。梁山这么抱团的一个集体,掌控着据说有十万大军,朝廷凭什么容许它继续存在?
这当然还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适来四个贼臣设计,教枢密童贯启奏,将宋江等众,要行陷害。不期那御屏风后,转出一员大臣来喝住,正是殿前都太尉宿元景。便向殿前启奏道:“陛下,宋江这夥好汉,方始归降,一百八人,恩同手足,意若同胞,他们决不肯便拆散分开,虽死不舍相离。如何今又要害他众人性命?”……天子亲书诏敕,赐宋江为破辽都先锋,卢俊义为副先锋,其余诸将,待建功之后,加官受爵。
这段记述,很能说明问题。宿元景为梁山辩护,特别强调“他们决不肯便拆散分开,虽死不舍相离”云云,可以推知童贯启奏的内容,就是要拆分梁山,并且提出了如果拒绝拆分,那就说明受招安并无诚意,要严厉惩处,所以有所谓“要害他众人性命”。
大体上,童贯说的是大宋的祖宗之法既定国策,是陷害,理由却很光明正大。宿元景提出的保全方案,则是让梁山去征讨辽国,要保障一支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对的原有体制,当然不能轻举妄动。
事实上,受招安之后,梁山作为一个既有官方背景又有独特军事结构的集团,堪称大宋朝朝野侧目的一朵奇葩。和现代人脑补的梁山兄弟含泪去镇压同属阶级兄弟的另外三大寇不同,梁山出击的热情始终高涨。只有不断为朝廷征伐敌国翦灭异己,梁山才能向世人证明自己忠义的宣传并非虚诳;也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理由拒绝朝廷重组梁山的计划,这朵奇葩才能常开不败。
征田虎,是梁山主动请缨;征王庆,是几个官员推荐了梁山,然后宋江把这几位都引为知己,和他们“或论朝事,或诉衷曲,觥筹交错,灯烛辉煌,直饮至夜半方散”。包括后来众兄弟死伤大半地征方腊,开始画风也是这样的:
吴用见说,心中大喜,来对宋先锋说知江南方腊造反,朝廷已遣张招讨领兵。宋江听了道:“我等诸将军马,闲居在此,甚是不宜;不若使人去告知宿太尉,令其于天子前保奏,我等情愿起兵,前去征进。”当时会集诸将商议,尽皆欢喜。
当然大家都知道与方腊大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方腊败亡之后,朝廷暂时看来已无强大的反叛力量威胁,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梁山也已经残缺到足以令宋江、吴用心灰意冷的地步。拆分梁山的阻力至此已经很小,于是仅存的二十七名正偏将领,被分散到十几个不同的军州任职,完整的梁山军事集团,从此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