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一种情绪,而不健康的愤怒会给人的生活和交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我们的愤怒情绪,我们有两大法宝:正念和自我同情。
愤怒情绪存在也分不健康的和健康的愤怒;我们需要进行追踪愤怒的全过程,理清愤怒的框架;通过一些实用的方法,运用正念和自我同情来更好地掌控我们的非健康愤怒;
每当我们的情感战胜理智,我们就是在用孩童逻辑思考问题。孩童逻辑的 目的就是保护我们不受伤害。我们在某些伤痛点上异常敏感,一旦被触及,就会启动愤怒情绪,为自己“平反”,让我们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孩童逻辑与现实终究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每次都用孩童逻辑来思考,用愤怒来保护自己,那就无异于饮鸩止渴。也许你在发怒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是强大的,可是非但问题没有解决,还要自己来承受发怒的后果。
愤怒是一种负面但必不可少的情绪。并非所有的愤怒都是不好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很好地应对它,由非健康愤怒转向健康愤怒
哪些人可以做到健康愤怒呢?他们能够自信地与人接触交流,能够用非暴力地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明白愤怒只是自己万千情绪的一种,是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做出反应的一个信号。他们能够分析出自己为什么发怒,最终是要达到什么目的。最终通过自我同情,给自己安全感,更加有效地行动。
五个词语,它们分别是:“诱发事件”、 “愤怒”、 “身体反应”、 “自我对话”和“画面感”。
除了这五个关键词,剩下的四个则更加关键,因为它们将告诉我们,我们的愤怒可以牵连出哪些深层因素。第一个就是“负面感受”。仔细回味,你在发火时,都有哪些负面感受。它们可能包括:害怕、失望、羞愧、尴尬、被忽视感、被贬低感,等等。这样我们就知道,真正让我们痛苦的,不仅仅是愤怒本身,它所引发的一连串负面情绪让我们产生了极度的不舒适感。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负面感受”
第二个深层关键词,就是“评估”
第三个深层关键词,那就是“期望”。
在“期望”的背后,还埋藏这一个最深的因素,那就是我们的需求和渴望,这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是我们一切情绪和行为最坚实的基础。
我们因为某些渴望而产生了期望,当诱发事件发生后,我们的期望与现实发生矛盾,我们就有了一个评估。这个评估之后,我们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感受,进而发展成为愤怒。在这期间,我们会有身体反应、自我对话、和画面感。这就是一次愤怒的发生过程。
为了更好地掌控愤怒,我们可以根据愤怒的框架来书写自己的愤怒日志,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还记得愤怒框架的九个关键词吗?他们依次是渴望、期望、诱发事件、评估、负面感受、愤怒、身体反应、自我对话、和画面感。这九个关键词再加上诱发事件前发生的事件和心情,根据他们制成表格,记录你的每一次发怒,将会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愤怒的来源。记住,一定要在怒火彻底平息后再开始填写,要努力做到理性、再理性。
除了愤怒日志这个工具以外,我们还应该掌握控制愤怒的两大法宝:自我同情和正念。说白了,就是要对自己有同情心,学会自己宽慰自己。
控制愤怒的另一个法宝——正念,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自我放松、自我观察的状态
我们要如何运用正念和自我同情来处理愤怒这种情绪呢?第一,我们可以从观察自己的感受入手,找到愤怒的根源。如果想更加平和地往前看,就要试着回顾过去,找到当时没有好好处理的那个痛苦,才能够做到释然。不知道大家知道自我同情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吗?是羞愧感。
处理愤怒情绪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正念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孩童逻辑常常是源于不合理的期望和评估,而歪曲的认知会对我们的期望和评估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认知歪曲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想法极端,非黑即白。
第二,以偏概全,无限放大人或事的某个缺点。
第三,感情用事。
第四,“本该”理论。
第五,对内化,喜欢把不好的事情归罪于自己,即使这并不是你的错。
最后一个可能影响我们期望和评估的因素,就是完美主义。很多的拖延症都源于完美主义情结,本质上都是为了逃避自己的羞愧感。
最后,我们将告诉大家,如何将本书学到的同情理论运用到人际关系当中
同情他人和自我同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二者相得益彰,都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感到温暖,充满安全感。除此之外,同情他人还可以有效地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希望你在做到以下的几点之后,可以成为爱人和同事眼中一个全新的自我,成为一个淡定、随和的人。
首先,要练习对他人产生同情,这个人可以是你的爱人、朋友,甚至是你之前看不惯的人。我们有时候同情他人,可能并不是真正地关心这个人,而只是因此拉近和他的关系,因此而得到夸奖和回报。但是,如果你可以认识到对方和自己都一样是凡人,都有七情六欲,你就会以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所以,同情他人不是卖好,而是一种智慧的修炼。这里作者推荐了一种练习方法,就是把他人看成孩子。这个很好理解,我们会对一个成年人有着更高的预期,但是我们对孩子的预期就不一样,会更容易产生同情。你是不是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孩童逻辑?对了,我们每个人都有没有长大的那一部分,如果你能够理解别人的孩童逻辑,你就会知道他的盲点,理解他的痛苦。
第二,我们要战胜自己的批判思维。仔细想想,如果我们内心对一个人有批判,是不是会理所当然地忽略这个人的痛苦?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在小说《伟大的盖茨比》的开头写过一句话,那就是:“每当你想去对别人评头论足的时候,就想想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你经历的顺境。”可恨之人,也会有他的可怜之处。如果你是他,遇到了相同的困境,是不是也会做出相同的举动?而且我们反观自己,说不定也有一样的缺点,只是自己不愿承认而已呢?
第三,还记得我们第二部分提到的愤怒的框架吗?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别人的愤怒框架来设法对他产生同情。我们可以观察出他的孩童逻辑,分析出他有哪些预期、评估,以及他的渴望是什么。例如,一个容易因为财务问题而发脾气的人,他的终极渴望一定是钱财所带来的安全感。那么,你去看看他的过去,很可能是受过穷的罪,吃过没钱的亏。我们可以对他人的孩童逻辑表示同情,也要对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表示同情,意识到他们的这些软肋让他们变得多么脆弱。
最后,当你放下对他人的批判眼光,认识到他们愤怒背后的缘由后,我们就很容易与这个人产生共鸣。而且,如果你能够了解这个人的经历,你会更容易与他产生共鸣。想想某部小说或者电视剧里的大反派,作者是不是也经常给他们设置一个充满伤痛的过去呢?那样你就会知道,杀人如麻的李莫愁也曾经有多么地温柔。
无论是在亲密关系中,还是在工作场所,我们都会有自我同情和同情他人的时刻。如果你学会了正念和自我同情,你就能够明确自己的感受,在与恋人开诚布公、心平气和地沟通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希望。而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同情他人,我们就能够变得更加宽容、慈悲,理解别人的难处,不再用刻薄和不近人情作为盔甲来保护自己。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我们今天通过《情商大师:如何快速成为一个淡定的人·息怒篇》这本书一起学习了愤怒这种情绪,它的产生原因,以及愤怒的掌控术。首先,我们学习了愤怒是一种负面但必不可少的情绪。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为导致我们发火的孩童逻辑可以临时地保护我们,让我们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威胁。但是,非健康的愤怒会让我们的生活变成一个修罗场。我们必须认识愤怒,掌控愤怒,转化为健康愤怒。在这之后,我们一起分析了愤怒的框架,还记得愤怒的几个深层次关键词吗?对,他们分别是负面感受、评估、期望和动力。这四个深层次的关键词可以从另一个维度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发怒。在了解了愤怒的全过程之后,我们又获得了掌控愤怒的一个工具、两大法宝。有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叫做愤怒日志,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记录下我们每一次发怒的情形,深刻地剖析自己。而正念和自我同情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掌控怒火。最后,我们通过掌握自我同情,还学会了同情他人,进一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情商大师》
愤怒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情绪,我们可以以小见大,从愤怒中看到我们的整个人生,别人的人生,甚至是生活的模样。妥善处理愤怒这种情绪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识自我、理解生活的过程,与获得人生智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相信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会同样带给你更多关于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