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悉尼读研究生第二年的时候,我们有一门课,有一个小组作业,当时我选择了和其它中国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原因是,前一个学期,我遇到了非常不靠谱的澳洲学习组员,一个学期根本不见踪影,害得我差点情绪奔溃,所以有了阴影,决定剩下的学习小组都找中国留学生搭组。
澳洲本土的学生,有些非常优秀,能遇上,借助他们的语言优势,作业可以得高分。此种情况全凭运气,我也有过运气好的时候,但是不能保证每次运气都好。
当然,也有一些本土根本不是很在意学业,只是为了混一个文凭。此种同学遇上了,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找老师投诉也是没啥用的, 我另外一个同学用实践证明,找老师投诉的结果是,全组一同被降分。
本土学生若是不着急拿文凭,一边工作,一边慢慢读,即便挂了科,第二年再来一次,可能只涉及几百澳元的成本。可是国际留学生的学费是本土学生的好几倍,而且一旦挂科还可能涉及到后续需要重新延长签证等种种问题,所以对于留学生而言,挂科代价非常之大。
我因为前一学期运气不好遇到了老是不见踪影的本土学生,于是下定决心以后只和中国学生一起做学习小组,虽然我们英语比不上本土学生,但强在比较努力刻苦,而且团结互助。
研二第一学期的一门管理课,我和另外两个中国留学生,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小组作业是那门课的第二份作业,组成小组后,我才得知第一门作业只有我一个人过了,另外两个组员第一门作业都没及格。
第二门作业是演讲,我们很努力准备了,分工合作的也很好,成绩算不上特别好,但至少算得上中等。期末成绩是看一门课所有作业的平均分,所以我的另外两个同学如果第三门作业分数不够理想的话,还是会挂科重修。
我们那个班级的中国学生关系都十分好, 大家都真心相对,很愿意相互帮助。我很喜欢她们,因此她们可能挂科,我就很替她们着急,想着要怎么帮他们跟老师讨价还价。
我思索了很久,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想起以前读大学写作课的时候,老师曾隐约提及英文和中文写作的区别。我觉得我因为受益于英语专业的专业训练,所以对于英文作文的思维比较熟悉,所以出国读书算不上吃力。而我我的那些同学很可能还是按照中文的写作方式来写,只是从语言上翻译成了英文,自然不容易抓住老师的踩分点,写得即累又没啥效果。
于是我就给那门课的讲课老师写了一封邮件,我跟她解释说,我们中国的文化讲究的是含蓄,因此我们中国学生从小到大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讲究含蓄,我们一般不会直指主题,而往往从一个话题开始,然后慢慢地才引申到我们想要讲的主题。
我跟她说,中国的作文读起来像是剥洋葱,一层一层地,直到最后你们才看到文章的核心观点。
而英文作文,则像风铃,开头就来个点明中心,在第一段中就全然展示了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和分支论点,甚至连文章各个部分的结构都已经在第一段里总结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然后,我论证到,我们现在读的是幼儿教育专业,作业的评分标准是在看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了解程度有多少,而不当当是看论文写得是否清楚明白。因为我们中文作文的写作习惯不同,无法让老师直观得看到我们想要表述的意见,这样看起来,我们不仅吃了语言上的亏,还吃了文化差异上的亏,真是太可怜了。
我接着又说到,虽然我知道我们选择来到国外读书就应该入乡随俗,学习英文的思维习惯和写作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受过相关训练,或者意识到了这两种语言在写作思维上的区别。
我只是非常幸运地因为曾经接受过英语专业的训练,所以比较适应英文论文的写作方式,但是当我看到我的中国朋友们因为英文论文苦苦挣扎,心中十分难过。
我在邮件中还给老师提了个建议,应该在评分的时候考虑到中国学生的写作习惯,并且提供相关的英语写作辅导。
我不知道这封信到底有没有效果,不过那门课的老师,给我回了信,向我表达了感谢,并且征求我的同意,希望我允许她在下一次的教师讨论会议上分享这封邮件。
那个学期期末的时候,我看到和我同组的同学全都顺利过关,心中很是开心,当然,这肯定不是我的功劳,她们全都是很努力刻苦的人。不过我也为自己曾经默默努力为自己的朋友争取权益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