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4月份接到日本出差项目的时候,我几乎是没有犹豫就接受了。家人,朋友,同事都表示担心,试图劝说,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我应该给自己兑现的承诺。
早在2015年北京出差的时候,很多同事就讨论过日本出差的情况,表示不看好日本出差,理由是日本差补大不如从前,而且周期长,据说压力还很大。而我那时也有问过自己,如果之后我也被派去日本出差,我会接受吗?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给自己的回答是,我会去。
其实我的理由也很简单。
一,日本差补确实比以前少了很多,但以前差补高的时候,我好像还没进公司吧?就算那会我进了公司,我也没有去日本出差。所以以前差补高好像和我也没有什么关系。
二,国际差周期或许是长了点,但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很少回老家陪爸妈,除了工作外,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只沉溺在自己的各种朋友圈里。现在通讯这么发达,真的有心,还是可以每天和家人视频电话的。
三,其实压力大点也没什么不好,一直处在安逸的工作环境里,就像温水里的青蛙,虽然此刻很舒适,但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被迫开始挣扎。与其最后被动,不如主动换个环境,压力大一点,让自己时刻保持紧迫感。
所以,当那一刻真的到来时,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接受了。因为我想兑现对自己的承诺。
或许当时我唯一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是,在接到日本出差通知之前,我刚刚经历了一场令人后怕的事故。虽然在日本的头两个月,我都还不能行动自如,被同事开玩笑像机器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的生活和工作。因为我相信彻底恢复只是迟早的事情,而我有足够的耐心。
现在想想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去了日本。而且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半年的时间。虽然中间也有过焦虑,也想过放弃,但是我很庆幸最终我坚持下来了。甚至到最后要离开的时候,我内心是有点留念和不舍的。
2.
在日本,工作和生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我不知道日本本地人是否也认同,但是至少我的感受是很明显的。
工作的状态:
工作忙的时候,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吃喝拉,都不是最重要的。
工作闲的时候,准点下班也是很少见的。
客户的要求,是必须无理由接受的。麻烦客户的事,是一定不能做的。
客户是上帝,客户永远是第一位。这一点在日本确实做到了。
生活的状态:
如果你见过日本的住宅(看起来很像我们的别墅),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很会享受生活的。
房子占地面积并不大,但院子里都会种满修剪整齐的花花草草。
小小的阳台上,放置了一个小圆桌,两把椅子。
周末的公园,聚餐,约会,散步,遛狗 ......
阳光下,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美好。
不得不承认,这里的生活状态还是很令人羡慕和向往的。
然而交换的条件是,你要在这里按照他们的工作方式去服务上帝一样的客户。
可见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个规则在哪里都适用。
3.
日本的美景美食,这些对我都没有太大的诱惑。毕竟地广物博的大中国什么都有(蓝天还是少了点...)。在日本,大部分时候我也还是吃的自己做的中华料理。如果非要说一点中国明显缺少的,我认为那就是“秩序感”。
都说日本人礼节多,动不动点头鞠躬。也有人因此称赞日本人素质高。其实在日本待久了,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这种礼节就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而这样的一种生活习惯,其实更像一种“秩序”。
因为人与人之间保持着这样的“秩序”,所以我们在公共场合很少看到有人大声喧哗吵闹,更不用说打架斗殴了。行人之间都是互相礼让,生怕碰到了别人;电梯口,收银台,都是自觉排队等候;马路上很少有鸣笛声,车辆都会让行人 ......
讲真,这样的“秩序”能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或许人与人之间会因此少了些亲近,但相比而言,安全感带给社会和民众的利益还是要多一些。
正如很多人心烦意乱的时候,喜欢打扫屋子,整理房间。看到周围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的时候,心情也会跟着豁然开朗起来。这就是"秩序" 给我们带来的正能量。
在国内我们经常说堵车。在日本会堵车吗?我的理解是,堵车这个概念其实是源自焦躁的开车人或者乘车人。因为焦急,所以会不停变道超车抢道;因为焦急,红绿灯路口片刻的等待,都会被他们视为堵车。
日本道路当然也是会有高峰期的时候,也会有路上满是车辆的场景。但是这并不会让我联想到“堵车”这个概念。因为车辆都是非常整齐有序的排列着,看上去很美观,车辆缓慢行驶着,转弯车辆会示意行人先走,后续车辆也都会依次停下,耐心等候。从他们的表情上,你看不到一丝的不耐烦和焦躁。
我无意宣扬日本的好,只是当我发现“秩序”竟然有这么大影响力的时候,我欣喜若狂,仿佛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然而欣喜之后我又有点惆怅,谈何容易!日本才多少人口,岂能和中国相比 。。。
只是我实在忍不住要去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生活的环境里也注入了这种秩序感,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