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讓我借用波蘭詩人辛波斯卡的詩句來開始這一部分的討論。
他們兩個都深信
一股突然的激情令他們交會。
如此確定固然美好,
而不確定仍更加美麗。
由於他們過去從不曾相識,他們認定
他們之間毫無瓜葛。
然而,街頭、樓梯、走廊裡,是怎麼說的——
或許,他們已彼此經過一百萬次?
現在,我想繼續討論:在這個人生中,“我”尋求的是什麼?是什麼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人生,充滿了“確定性”還是“不確定性”?
我常常問自己:你在尋求什麼?尋求內在的平靜嗎?尋求外在的虛榮嗎?尋求金錢的富足?尋求肉體的滿足?尋求創造的快樂?尋求給予的幸福?尋求此生生活的平靜安詳?尋求死後仍然有人記得我?
每一種選擇,都自有其道理。蘇軾說“此心安處是吾鄉”,浮士德說“你真美啊!請停留一下”,陶淵明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小王子說“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奧登說“只因相比之下愛更重要、更強大”,其實,我們真正在尋求的事物,就在我們自己的內部,那就是“完美的自我”,是根據自己的標準而達致完美的自我。這個自我,符合我們對美的期待,符合我們最高的道德理想,符合我們對於此生的完美詮釋。不過,這個標準當然很高,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連邊都沒有摸到,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不滿、怨恨、憤怒。
就在幾天之前,媒體爆出消息:好萊塢的老戲骨摩根٠弗裡曼被16位女性舉報“性騷擾”,其中8位女性自稱是“受害者”。讀到這個消息的一瞬間,我震驚極了:這可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瑞德,那個白髮蒼蒼但是內心充滿火焰的老人!他握著一瓶啤酒坐在夕陽餘暉下面,“我們坐著喝著啤酒,陽光灑在肩頭,覺得像個自由人”,那場景多美!為什麼我和許許多多的網友同樣失望?因為弗裡曼簡直就是睿智、善良和溫情的化身,我們之所以將他奉為偶像,不只是因為他的演技,更是因為他的人品近乎完美——我們可能都在心中想像過自己也成為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吧!然而,一個值得尊敬的老演員都會做出如此不堪的事情,在這世界上還有什麼值得相信?弗裡曼的人設崩塌了,這可不僅僅是他自己的事,這也關係到我們很多普通人內心中對自己的期許也崩塌了。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是依靠對於最美好的自己的想像而活著的,那些明星偶像只是恰好在某個層面滿足了我們的一部分想像而已 。當他們的人設崩塌,形象垮掉,我們心目中的一部分自己也就隨著風流雲散,我們當然要為此而悲傷痛苦。
所以啊,我們都有那喀索斯的影子,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求自己最美好的瞬間,尋求最完美的哪一個自己。正是這個尋找自我的漫漫旅程,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在這個漫漫旅程中,我們煎熬著、痛苦著、掙扎著,並因為痛苦而深切理解自己的存在。
是的,只有痛苦才讓我們覺得自己活著,並不是幸福。
讓我們想想《西部世界》中的梅芙和多蘿瑞斯吧!同樣是被人類賦予了故事線的人造人,梅芙在覺醒之後固執地尋找自己並不存在的女兒,多蘿瑞斯則選擇拋棄過去,成為懷亞特,她們都在尋找自我的旅程中備受煎熬,但是正是這樣的煎熬讓她們更加能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因為我們人類自己也是如此,我們在幸福的所謂頂點暫時駐留,但是不滿足的心必定會驅使我們繼續向前,繼續追尋更加遙遠的事物,直到我們付出所有,卻毫不後悔。我們不妨也回想起地理大發現時期的探險家們,他們懷著求索的心遠渡重洋、深入無人之境,明知會遭遇風暴、疾病、饑餓、食人族,卻也並不曾後退,因為,我們唯有在尋找的旅程中才能發現自我啊!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泊的十年,不正是在講述這樣的事實嗎?
尋找,是確定的;而是否能尋找到貼合內心的自己,則是不確定的。這就是生活。
我們的價值,就是在尋找的過程中,努力讓自己貼近內心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