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默
整理:陆漫漫
支教日记之三十三
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 尼勒觉 晴转雾 7\31度
当支教老师,既累皮,也累心!
一个老师,负责一个年级,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思想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卫生习惯、吃喝拉撒等等,都要“一脚踢”,既当爹又当妈的。
一天六节课,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半,就没停过;中午,连吃饭带休息,只有半个小时——
第一节课:10:00——10:40
第二节课:10:50——11:30
第三节课:11:40——12:20
第四节课:12:50——13:30
第五节课:13:40——14:20
第六节课:14:30——15:10
清洁扫除:15:10——15:30
之所以这么设置课程,是考虑到本地的生活习惯——美姑的彝族,绝大多数都是,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9点左右吃一顿,下午5点左右再吃一顿,而家住的远点的孩子,要走1个小时左右,因此给他们留出吃两顿饭的时间。
一般情况,每天会安排四节主课,也就是两节语文、两节数学,中间或者下午会安排两节副科,前一段时间主要是劳动,最近主要是体育。
比如今天,最后两节课,我们就安排了一、二、五这三个年级,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体育比赛。
比赛项目有三个:接力跑、拔河、摔跤。
接力跑,分两场,男生一场,女生一场;每一场,每个年级,分别派出三名选手,每人跑25米,击掌接力。最后结果是,男生第一名五年级,第二名二年级,第三名一年级;女生第一名一年级,第二名二年级,第三名五年级(五年级因为暂时没有女生,弃权)。
拔河,是淘汰赛,每个年级出四个选手(原则上男女不限,实际上全是男生),由班长出面猜拳,胜者挑选第一轮对手,拔河胜者在与剩下的对手比赛,只有冠军,没有第二和第三名。最后的结果十分出人意料,冠军居然是一年级。
摔跤,也是淘汰赛,赛制与拔河相同。最后的结果也让人掉眼镜,冠军竟然还是一年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学生的年级,不是按照年龄来划分的,而是按照“文化水平”来划分的。只要是初入学的,没有汉语(普通话)基础也不识字的,统统上一年级。所以现在一年级人数最多,有50多人(但不是每天每人都会来上课),年龄参差不齐,最大的有16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年龄,反正户口上是这么写的),最小的有5岁的。
而我们二年级,是去年一年级升上来的,原本也有50-60人,但因为修学校,其中较大一部分“尔其乡”的学生,暂时去更远的“尔其中心校寄读”,因此现在班上只有32人,反而年龄差距不是很大,最小的7岁,最大的也不过13岁。
反倒是五年级的学生,今年流失最严重,原本去年的四年级有40多人,这学期来报到的只有18人,实际来上课的只有8人。我们调查了流失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成绩好,家里有条件的,直接送到县里去上学,以便今后好直接升县中学(这是极少数);
二是,家里缺乏壮劳力的,开学期间也正是农忙时节,不是上山放牛羊,就是下地挖洋芋、收荞麦(这部分学生,可能农忙完了,会后来上学);
三是,家里有亲戚在山外打工的,直接把孩子叫出去打工了(这些孩子,一般年纪比较大,都在16岁以上,但由于文化基础毕竟有限,绝大多数都是“打黑工”,工资低,危险性大)。
每天上6节课,是累皮。
而累心之一,就是只要有空,就不断的家访,去动员没来的孩子们的家长和孩子本人,尽快来学校上学。
累心之二,就是要协调村干部、村民与学校之间的利益冲突,比如说村民帮学校出劳力搬东西(象这次搬运建材),再比如学校给孩子或者孤寡人士发放生活用品或慰问品等等。
累心之三,就是要周旋于体制内外——学校是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赠修建的,但却要受到当地政府(特别是教育系统)的管理,这种管理,除了政策的指导之外,还包括完成一些所谓的“政治任务”,其中就包括收钱(比如这次中心校的校长,要收我们每个学生28块的试卷费,然而真要收学生家长的钱,那学生势必就跑光了,不会再来上学了)。
累心之四,就是要不停的募捐筹资、圈钱圈物,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象我这个上山不到两个月的支教老师,就想办法给学校募集的两台洗衣机、两台电磁炉、两面国旗、一个图书室,以及一些衣物文具)。
累心之五,就是要团结好其他支教老师或者爱心团队,所有这些人都是内心极其强大、个性非常张扬的,更何况除了善心与爱心,每个人都还有自己的“小九九”和“小脾气”(比如耿校长,一方面无私奉献、天下为公,另一方面独断专行、自我膨胀)。
累心之六、之七、之八、之九、之N,就不细说累述了!
做人,难!
做好人,更难!!
做公益人,难上加难!!!
做支教老师,已经忘了“难“字怎么写啦!!!!!!!!
感言:漫漫风雨,漫漫长路,慢慢培育,花开花落。花最纯洁,如孩心路!大人心碎,缤纷一地!不是不爱,是深深爱!不是不难,是忘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