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直想去湖南岳阳楼看看,却总未成行。为了圆他站在岳阳楼赏洞庭湖风光的心愿,我听朋友建议,连续几周,有时间就开车带他在周边游逛,上车之前让他先服晕车药,贴晕车贴。为的是要让他尽快克服身心不适,习惯坐车。
四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们出发了。临行前,我起了个大早,把苹果、梨子切好装进保鲜盒,预备着让父亲在路上吃。橘子也备了几个,因为有人告诉我橘子皮的香味是晕车的克星。做完这些便安顿父亲上了车。或许是因为服了晕车药,也或许是他心情好,这次他状态不错。一路上,他兴致高,心情爽,还主动和我聊起了老家的人和事。
他很久不曾回乡下去,便问起几个乡邻的近况。他关心的这些人,要么已经病故,要么正在病中挣扎。我告诉他的这些坏消息,让他听后他长吁短叹。他说,他们这一辈的人老了,不中用了。我便宽他的心——他身体还算健康,就这一点就比很多人强。话匣子一旦打开,我们父女俩竟说了近二十年不曾说过的知心话。他说的话,有几句我印象尤其深刻。一次是无意间提到母亲。他不假思索地冲口而出:“你妈妈是我们队最漂亮的女人,性格又好,可惜病了那十几年。我虽然服侍了她十几年,一点也不觉得辛苦。若有下辈子,我还选她做爱人,和她好好过日子。”母亲去世已经快二十年,她在父亲心中的位置仍然那么重,父亲对他的思念并未随时间的流逝少一分。母亲在这世上走一遭,虽受尽疾病折磨,苦痛不堪,然而能有一人,对她的情义一生不变,这何尝不是幸运?世上又有几人能得如此情分呢?这样说来,她也算得上是个幸福的女人。我一直觉得母亲的人生没享多少福,缺憾太大,听父亲一言,顿时释然很多。我提醒他要好好保养身体,他说:“人老了,再怎么保养都回不到青春年少的时候了。你要趁着还年轻,精力足,做好自己的工作。想做的事情要放手去做,搏一把。尽力了,老了才不会觉得遗憾。”
父亲的话朴实无华,却有道理。成年后我总是嫌他言语啰嗦,观点过时。没想到此次在旅途中我竟沉下心来,听进去了他的话。这算得上此行的第一大收获。从岳阳回来,每当焦躁时,我就把他那些平实的话语想一想,人立马会平和一些。
我们在华容服务区歇息了会儿。于是给他拍了此行的第一张照片。华容于我,是亲切的。“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典故,是小时候父亲给我讲的故事之一。历史上对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地方有争议,我却并不在意。我只知道,到了华容,就想起了我父亲是个故事大王。他除了讲故事,还会启发童稚的我思考问题:曹操在华容道大败,他为何还要大笑?近三十年过去,那些煤油灯下听故事的细节我还能忆起一些。昔日旧时光还如昨日一般鲜活,如今,他却已是七旬老人,而我,也成了中年妇女。
过华容,进君山,一路坦途。行至洞庭湖大桥,桥上风声鼓动,桥下舟船竞发。开车不敢分神,哪怕只是匆匆一瞥,也已初识洞庭湖大气磅礴的气韵。
岳阳楼景区古朴宁静,道路两边的建筑都是仿古风格。街道也算不上宽阔,路上行人表情闲适淡然。进得大门,行百来步,便见一绿水环绕的人工岛。流水蜿蜒曲折,水中锦鲤鲜艳夺目,父亲立即被它们吸引,举起手机拍个不停。而我的目光则被岛上的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岳阳楼模型吸引。它们均参照相关朝代建筑图画而建,都以青铜铸造,是目前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青铜模型建筑群。最合我意的是唐朝岳阳楼,素简大气的设计风格配上颜真卿端庄的题字,便呈现出典雅高贵之气。
走过五朝楼观,父亲和我都在书法碑林长廊挪不开脚。长廊内,碑墙上拓刻着名人诗书。父亲对老一辈革命家的书法最感兴趣。我们边走边欣赏,印象最深的还是毛泽东书写的杜甫诗《登岳阳楼》。毛书字体潇洒豪放,气度不凡。我们时间有限,只好取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拍下几张照片,留作以后再品味。
过南极潇湘牌,我们便来到岳阳楼前。父亲是个喜欢照相的人,他觉得手机照出来的效果没有相机拍出来的好,非拉着我在楼前请人给我俩照合影,并请照相师傅冲印出来。看他高兴,便依他所言,靠在他身边拍照。冲洗出来后的照片,两人都笑容满面,他老人家非常满意。
岳阳楼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石结构的牌坊,每座牌坊的中间都刻有楹联。左边刻的是“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右边刻的是“闲云野鹤自来往,沅芷澧兰无古今”。仰望岳阳楼,楼顶“岳阳楼”三个大字,是1961年依毛泽东的建议,请郭若沫题写的。导游告诉我们,岳阳楼是四柱三层,全楼没有用一块砖石,全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父亲是做了大半辈子木工的匠人,他能领会这种建筑的精妙。而我就只能从楼的外观上欣赏一二。远观,最亮眼的是其飞檐楼顶。都以黄色琉璃筒瓦覆盖,各层檐面都是四脊。第一层脊上装饰着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是昂首的龙头,第三层是回纹形如意祥。整楼雕梁画栋,给人以庄严壮丽之感。
进入一楼,楼堂正中悬挂着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紫檀木雕屏。书写者为清代乾隆年间刑部尚书、大书法家张照。导游告诉我们,二楼也是挂的这篇。两篇《岳阳楼记》是不同的,一楼的是赝品,二楼的是真迹。导游还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清道光年间,一位吴知县看到了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惊叹于张照的书法、精巧的刻工和名贵的木质,便想将此宝据为己有,便请人仿造了一幅雕屏。但刻字匠心怀不满,便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以暗讽县官的居心不正。县官离任时,把真品一同带上船,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人亡。雕屏沉入湖底。枯水时,被渔民打捞上来。民国重修岳阳楼时,巴陵名士吴敏树出资200光洋购得,重新悬挂于岳阳楼。
由于这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即使赝品也有百多年的历史,所以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雕屏就一起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
边听故事边行至二楼,张照的真迹展现在我们面前。神奇的是,张照在书写《岳阳楼记》时,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字体。从开头至“前人之述备矣”,这一段用的是楷书;而从“然则北通巫峡”到“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用的是行书,仿佛在表达范仲淹的心情;“嗟乎!”至“吾谁与归!”则用行楷书写;书写完毕,张照可能甚为满意,落款是淋漓酣畅的草书。再仔细看,全书中“怒”字似两把利剑,“临”字像把酒迎风,衣襟飘飘的士子。令人赞口不绝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十个“之”字的起落笔皆不同,“江浩浩汤汤浑”六个“三点水”都不一样。一副书法作品,千百年后还如此动人心魄,此为文化的魅力。
登临三楼,李白的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夺人眼球,我站在窗边,放眼望去,浑无际涯的“八百里”洞庭湖直入眼底,顿觉心旷神怡,好似入了“无我无人”之境。遥望君山,它正如白玉盘中一碧螺横卧湖中。少年时诗中读到的意境在眼前出现,美妙绝伦。此时,我格外想约上三五好友,泛舟湖上,赏这大好河山。
出岳阳楼,我们又进了双公祠。立在范仲淹和藤子京二公像前,心中生出感动。脑中不由联想到庆历四年春(1044)的故事。当年被贬至岳阳知州的藤子京,在远离京城的南蛮之地,并未在仕途失意时消沉颓废,而是励精图治,理好地方政务的同时,重修了岳阳楼。他修好后请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写信邀他的好友范仲淹为修葺一新的岳阳楼作记。范仲淹真厉害,仅观图便能便作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此文格局大,境界高,他以“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话语来慰勉和规箴友人藤子京,也由此表达了自己胸怀天下的理想。这种高远的境界,非一般迁客骚人能比拟。也正因此,二公才能成就文以楼生,楼以文名的这段佳话。
从景区出来,我请父亲吃了当地特色石锅鱼和红烧肉。当我们不得不踏上返程时,实在有些舍不得。我带父亲第一次出远门,两人都感到开心而幸福,我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决定。重建良好的父女关系,从一起旅行开始。不记得谁说过旅行,和谁一起去,很重要,的确如此。看着父亲的笑脸,我暗暗告诉自己,得空,我要带他走得更远!而当回来后,人们问我岳阳楼好不好玩,我都会大笑一声,告诉他:好玩。事实上,去岳阳楼,看的是文化,解的是自己的心结。好玩不好玩,关键还得看自身。于我,还想有机会再去岳阳看一看,那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总也品不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