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结婚了?
有人说恐惧婆媳关系,恐惧另一半变心,恐惧生小孩……
有人说“我亦只有一个一生,不能慷慨赠予我不爱之人。”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不想结婚,而是还没有找到那个合适的、愿意为彼此放弃遇到更好的人的可能性的人。
前一阵老妈发来微信,说老家有人要给我介绍对象,我借口工作忙给推脱了。
怎么说呢?我不否认相亲是遇见对的人的一种途径,但现在的心性接受不了这种目的性太强的认识方式,内心依然挣扎着想要靠自己去寻觅共度余生的另一半。
通常张罗着做介绍的人会这样说:
就当多认识一个朋友,又不是让你们一定要结婚;
找个适合过日子的人就行了,嫁给谁都一样。
毕竟是在一个城市工作的老乡,留个联系方式以后可以一起回家啊。
在他们看来,只要男方老实本分、有稳定工作、学历相当,就是可以值得托付的对象。
最好不要远嫁,电动车充一次电到不了的地方都是远方。至于感情什么的,结了婚之后再慢慢培养。
乍听下挺有道理的,就连钱钟书也在《围城》里写道:“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是啊,只要不讨厌对方、能够容忍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就可以携手建立家庭,干嘛要浪费时间谈情说爱互相磨合呢?
身边人好像大部分也是这样做的——发小已经生了二胎,小学同学里没有结婚的人屈指可数(小学上的是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的村小),好几个中学同学在班群里发过结婚喜帖,有大学同学毕业不久就扯了结婚证,上个月98年的老妹也嫁作人妇。
除了祝福之外,也有一丝焦虑,就像在网易云看到的一条评论——“看着同学陆陆续续地结婚,就像当年考试看着他们一个个提前交卷一样,万分焦虑,你们真的不再检查一下或者等我一下吗?”
你们真的不等等笨拙又胆小的我吗?老师不是交代过别急着交卷吗?
或许大人们说的是对的,找个适合过日子的人就行了。看到同学的婚后生活甜蜜,也会想或许相亲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还有点不甘心,还理想化地想要找一个稳中带皮、旗鼓相当、有理性思维同时具有文人情怀的人呐。
他可以不够高不够帅不够有钱,甚至不符合上述的标准,但要让我感到安心和快乐,不会觉得我矫情。如果找不到,我情愿努力脱贫,然后孤独终老。
记得以前在学校做助管的时候,碰上一位特别客气的老师,每次帮她干完活都会说谢谢,浇花的时候也会说“谢谢你啊小刘,这些花有你就有福了。”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惊讶的是有一次听她打电话给她老公让送孩子去上兴趣班,末了还说了句“谢谢”。很好奇他们的相处模式,毕竟老夫老妻之间还说谢谢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突然就想起《我可能不会爱你》里面程又青对李大仁说她不愿意嫁给那种除了“我爱你”和“请给我一杯水”之外就无话可说的人。
是啊,如果只是机械地不走心地说一句世俗意义上的“我爱你”,像呼唤保姆一样的说“请”,那样的婚姻生活该是多么的索然无味啊。
共同语言、相同价值观以及心灵上的共鸣是两个人决定共度余生的前提吧。
李宗盛的歌里唱道:“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
希望那个契合的灵魂快快出现吧!